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鑫  聂迎春 《科技和产业》2023,23(3):192-197
企业可充分利用数字要素解决经营困难,从而提高业务竞争和抗风险能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纾困的必然选择。中小制造企业存在资金薄弱、经营范围窄、目标市场单一等特性,其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技术路径选择与大型制造企业存在差异,需要洞察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关键瓶颈,结合实际问题探讨转型路径与对策。为此,梳理了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问题,探究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因素,进而提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演进路径。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规划意识、发挥业务战略导向、注重组织保障建设、引领企业转型探索、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健全技术标准规范,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对日本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均遭受重创,以往建立的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被阻断,传统优势的匠人技术也面临很大风险。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必须加强企业灵活应对环境急剧变化的自我变革能力即动态能力,重建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韧性供应链体系,而数字技术对增强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突出的作用,为此,日本政府实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针对现实困境,日本政府采取强化工程链的设计力、制造现场活用5G等通信技术和加强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三大策略,力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链和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搭建全新的生产模式,保持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关键抓手。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合并样本,系统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口贸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进口规模,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在地区、贸易方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作用渠道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企业进口增量提质,并且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渠道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进口可能性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进口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与进口贸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北部湾城市群中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2011年至2020年的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城市创新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水平、城市创新水平对城市经济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作用;创新水平在数字金融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璐  赵慧娟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15-122
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汽车制造企业顺应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对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的认知不足导致其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通过分析不同车企的数字化转型特点,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影响其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明确评价指标,采用AHP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发现数字化设备设施及数字技术应用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其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及问卷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归属是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同时探究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等不同情境下产业集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且集群内的企业主攻生产制造环节更能充分发挥效能。产业集群的效应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三个方面体现出异质性,更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薄弱、中小民营和“专精特新”等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机制分析表明,产业集群通过共享技术研发、培训服务、同源供应商和订单分配等途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反映出集群的知识溢出、资源共享和交易匹配等三大效益机制。该研究以一手调研数据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方法;以机制分析揭示产业集群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和阶段差异,印证并深化产业集群理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冲击将深刻地影响实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本文以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合作创新,但是并没有显著地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增加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来实现。分样本回归发现,在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成长期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解发现,底层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合作创新均具有促进效应,而区块链技术和实践层面的数字技术运用对合作创新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杨悦 《宁波经济》2023,(3):31-32
<正>现阶段,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引擎,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链韧性,实现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运营能力提高和管理水平优化。近年来,宁波一批民营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化赋能企业的速度和力度不断显现。宁波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2018年的“5G+智能制造”,该阶段主要是倡导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角色理论视角,借助2010—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履历数据,分析了高层管理团队数字知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两者的边界条件。研究表明:数字知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行为整合框架下,CEO职业背景、CEO-TMT交互和CEO权力均正向调节两者关系,经稳健性检验后,上述关系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团队断裂带的存在会阻碍团队成员的信息交流,从而抑制高层管理团队数字知识的转化;基于知识基础观发现,企业层面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促进团队数字知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数字变革下高层管理团队准确理解并正确履行自身角色和职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识别企业数字化相关无形资产占比构建微观层面数字化指标,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于突破性创新的作用。研究表明:整体而言,企业数字化对于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显示,数字化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且这种提升效果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更为明显。进而,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字化与企业创新间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一致。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通过融资纾困、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本文结论对于当前深入推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赋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化转型已从众多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做了全面的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一方面突出了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契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在国家重大方针和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数字化转型已从众多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文本挖掘方法获取年报披露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各阶段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多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阶段,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都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其中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的绩效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出的路径促进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和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路径抑制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情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以及环境动态性更强的样本中,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更明显的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3.
裴璇  刘宇  王稳华 《改革》2023,(5):124-137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管理层的背景特征和社会资源等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企业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且能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就企业而言,应抢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培育数字化转型新文化,强化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共识,利用战略布局优化和能力提升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就政府而言,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构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机制,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情境下,制造商开始将数字化与服务化融合起来,形成数字服务化战略;组织韧性作为企业“转危为安”的关键要素,如何在数字服务化战略的影响下提升企业绩效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本文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数字服务化的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组织韧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环境不确定性在数字服务化战略与组织韧性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组织变革理论,还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以及更好地应对意外与危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忠珊 《改革与开放》2022,(11):41-47+72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迅速发展以及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政府数字化服务企业对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数字化服务企业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服务。文章以贵州省G市G平台为例展开分析,以期促进服务企业平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欣然  陶锋 《南方经济》2024,(5):132-149
当前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主体的溢出效应。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和供应商逐一匹配的供应链条和企业绿色技术与数字技术专利大数据,首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特别是当上游企业规模较大、具有国有性质、知识存量较为丰富,或其所在行业市场竞争度较高、需求量较大、污染密集度较高时,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创新的牵引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上游企业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创新能力,进而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向溢出效应的影响下,上游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质量提升;不仅对企业策略性创新产生“挤出效应”,而且对实质性创新产生“杠杆效应”;但在现有阶段,上游企业绿色创新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的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环节,还未深入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的源头预防阶段。文章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数字金融模式的发展能否为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2011至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信息与财务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推出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基础,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融资约束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中介效应。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对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其中使用深度的影响效果最大;覆盖广度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于创新的促进效应对于非东部地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发展数字金融的过程中,要注重覆盖广度的扩展,更需注重使用深度的挖掘;要注重不同地域间数字金融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不断推进各大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也希望凭借数字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然而中国的制造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和问题,如何选择适合中国的路径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在深入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希望能填补学科的空白,并推进制造强国的高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成效,数字技术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提质增效、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还面临转型路径不清晰、成本投入压力大、数据利用率低、数字化人才缺乏等挑战。为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完善转型战略布局、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动性、建立数据采集利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工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储备等方面着手,加快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政策指引和数字经济的推进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将是大势所趋。作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商业银行在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行业标准化不足、数字化转型鸿沟、数字信用建设薄弱、数字技术和人才匮乏等。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需深入产业集群场景、发挥数字化传染效应、健全数字信用体系、重视ICT人才的培养,才能赋予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