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任务,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重任,努力在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全局中走在前、开新路、作表率。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列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乡村建设规律,顺应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行动,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国家强化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高起点高站位部署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效。要继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三个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三农”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导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三农”情怀,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冠以"美丽"二字,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涵和基本方略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成美丽中国的政治考量、战略抉择、坚定决心和信心。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生态国土建设,为加快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统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概括为:一个工作主题,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个重大论断,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至关重要。连云港作为农业大市,肩负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发债支农筹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坚决落实好农发债发行管理的各项工作,增强市场化筹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对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对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谈谈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几点思考。建设农业强国的提出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指出: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崇明从本世纪初就确定了生态立岛的指导思想。2016年年底,上海市人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切实增强首都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农业强国应具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等特征。但就实质性的主体架构而言,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强和加工转化能力强应是农业强国的关键性、基础性、核心性的两大支柱,这两大支柱不强,其他也强不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论述,这对农广校体系未来发展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也为下一步农广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深感新时代农广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对做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意义的再认识(一)农农民民教教育育事事关关“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国银行业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着力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电立足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改善支农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业务经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进了电子化经营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23,(5):62-64
<正>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西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20.
落实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深化改革的思维和措施推进新疆经济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应有之意。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南北疆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应该精准解决南北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持续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开发区和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南北疆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适应新常态,打造双循环型经济,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完善产业政策,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南北疆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南北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