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2007~2017年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实业投资效率。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实业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关系;以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及产品市场竞争分别作为门槛变量时,企业金融化与实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会随着门槛变量的不同而改变,呈现出区间效应;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效率随金融化水平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呈现出更加陡峭的“倒U型”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实体企业"弃实投虚"现象愈演愈烈,资产金融化趋势逐渐涌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企业效率分为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分别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二者的影响,并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是否受到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相比短期金融资产而言,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企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考虑到金融投资决策受融资约束的影响,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融资约束下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综合效率间不存在融资约束门槛,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主业效率间会因融资约束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区间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监管层规范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及企业制定金融投资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实体企业"弃实投虚"现象愈演愈烈,资产金融化趋势逐渐涌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企业效率分为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分别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二者的影响,并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是否受到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相比短期金融资产而言,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企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考虑到金融投资决策受融资约束的影响,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融资约束下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综合效率间不存在融资约束门槛,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主业效率间会因融资约束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区间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监管层规范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及企业制定金融投资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资和创新效率双元视角考察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分析在不同内外部环境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化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和创新效率。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低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增强,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则会减弱;客户集中度高缓解了金融化对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而财务柔性削弱了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存在一个合理的金融化水平波动区间,在这一区间内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最小,但无证据表明金融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此外,金融化还会通过抑制创新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发挥深远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善城乡二元化格局,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与服务业发展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倒“U”形,服务业发展对其影响为正“U”形。这种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存在门槛效应。门槛模型表明,当教育投入与服务业发展跨越单重门槛值时,两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显著提高。从中介效应的影响机制看,两者通过政府管理效应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经济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分配公共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提升农村人口质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经济问题。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城乡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城乡收入差距从动态上看仍表现为扩大的趋势。金融发展门槛效应导致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倒U型"态势。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分析法检验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浙江大部分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且金融发展都超越了门槛条件,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引擎。基于2011-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减少碳排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是数字经济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的两条基本路径;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抑制作用还受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倒U型”、“倒N型”趋势;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城市群及非城市群地区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约束的视角,借助门槛回归方法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驱动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效驱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同时这种驱动存在显著的知识产权保护三重门槛影响,具有“N”型非线性特征,在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下,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效率驱动最佳,但也存在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的知识产权保护瓶颈区。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驱动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区域分别体现了边际递增、“N”型和倒“U”型的门槛特征,而在非“一带一路”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则显示了倒“U”型和“N”型的门槛特征。本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实施动态差异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有效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9.
客户关系是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检验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环保投资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绿色创新呈负相关关系。门槛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保投资水平下,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重门槛效应,即当环保投资小于门槛值,客户集中度会抑制企业绿色创新,当环保投资高于门槛值,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进一步基于行业污染程度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客户集中对重度污染行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对中度污染行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最大,且仅在中度污染行业,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环保投资门槛效应。因此,企业应强化绿色创新理念,且与客户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政府需进一步增强环境规制,并加强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要高度重视中度污染行业的减排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以2002~2019年为样本区间测度中国经济金融化,并实证分析其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只有位于合理阈值时,经济金融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与实体经济相匹配,达到增长效应的最大化;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具有时变特征,其中短期冲击影响更明显。因此,必须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控经济金融化的“度”,提升经济实体化的“质”,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增长,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风险问题,更是一个贯穿“财政-经济-金融”的系统性命题。基于201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信贷配置与制造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制造业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在阈值内,地方债务上升能够刺激制造业创新,一旦超过阈值,则对制造业创新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垂直创新影响的阈值高于水平创新;银行信贷配置在地方政府债务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所有制异质性,东部地区阈值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阈值最低,且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较强。因此,未来应上移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批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投资效率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1—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投资是否存在行业同群效应以及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行业金融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投资存在行业同群效应,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以抑制行业金融投资同群效应;在区分行业总体增加(减少)金融投资的不同变动方向后,所得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降低经理人职业忧虑程度、减少行业内“信息学习”行为,进而抑制了企业金融投资的行业同群效应。研究成果为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的存在提供了全新的微观视角,也为解决行业金融投资同群效应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季小立  金洁 《会计之友》2021,(4):100-107
金融赋能推动制造业企业升级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增加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文章以2013—2018年长三角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制造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基于外部视角考察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企业金融化的挤出效应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的弱化效应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得较为显著,而市场竞争的抑制效应无论在高新技术企业还是非高新技术中均较为明显。本研究为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以制造与金融等服务功能叠加来加快产业升级,在促进企业金融投资和创新投资协调发展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多层因子交互效应面板模型,利用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综合分析企业微观个体逐利和避险动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边际驱动效应,并对不同经营状况和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经营状态较差的企业,其金融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风险规避;经营状态一般的非制造企业则是逐利和避险的双重驱动结果;而经营状态较好的企业主要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规模来看,小型非国有和大型非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关键动机是风险规避,规模一般的非国有企业体现出逐利和避险的双重效应.通过模型估算的宏观影响因子,其总体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为吻合.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增加,主导了实体企业的金融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构建监测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指标,检验其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构建FWTW资金流量表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测算指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04~2017年中国金融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但近年来中国金融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占比和服务实体经济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占比在下降;而服务金融部门占比、服务实体经济中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占比上升,这表明中国金融部门资金流向存在"脱实向虚"发展趋势;分组比较表明高收入国家金融资金更多流向了金融市场,低收入国家金融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中非金融企业部门;与典型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占比更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内非金融企业部门占比相对更高;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占比与实体经济增长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收入国家组、时间段2003~2007年二者之间倒U形关系仍显著,政府部门及住户部门内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占比与部门经济增长之间为显著倒U形关系。研究创新:从金融与实体经济资金关联视角编制部门间资金流量表,构建金融部门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总量指标、总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同群效应成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原因之一,深受学者广泛关注。在2009—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特征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越活跃,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企业金融化行为影响就越大,即投资者情绪放大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的放大作用在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高、总经理和董事长二职合一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为减少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效应的影响程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政府应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金融素质,避免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过分波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都是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税率改革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措施,而这一举措能否遏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差异性投资收益率所导致的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不但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以财税[2017]37号文、财税[2018]32号文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39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7~2019年增值税税率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且对非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域的企业治理效应更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弱化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促进经济“脱虚还实”,而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效果不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能促使实物资本投资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理论视角,运用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门槛模型,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机理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前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转折性特征,表现为“马太效应”—“长尾效应”的转变,该结论经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这种门槛效应在分区域层面集中体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层面依然存在。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的步伐,激发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果,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资本市场信息延迟披露现象屡禁不止,但鲜有研究关注同伴效应对信息延迟披露的影响。由此,以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7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信息延迟披露事件为样本,通过检验发现,信息延迟披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同伴效应,并会引致非效率投资,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同时,信息延迟披露同伴效应受行业或市场地位和企业相似性的显著影响,表现出"趋上倾向"和"相似模仿"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之间默契合谋行为是解释此同伴效应的一种重要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