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传统村落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其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成为促进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路径,对传统村落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能在促进其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其潜在价值。文章以Z市X村为案例地研究发现,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旅游产品不够具有主题特色、传统民居保护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及开发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万众村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政府西1公里处,是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村落。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通过调研发现,其在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中,文化振兴既是任务,也是保障。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生态、留住乡村记忆,引导传统乡土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变,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当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住民宿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目前一些传统村落、名村古镇逐渐成为只见游客和漂亮房子的"客栈村"、缺少原住民生活的"空壳村镇"。在现代化、城镇化的加速冲击下,传统村落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其固有的文化生态;过分注重村落外表的  相似文献   

4.
<正>实现民宿业、文化产业、公司带动发展模式演进,松阳初步走出了一条复活乡村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最繁重的任务又在传统村落上。松阳有中国传统村落78个,数量位居华东第二、全国第五。松阳以拯救老屋保护传统村落为切入点,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复活乡村的道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前言     
<正>传统村落是先民聚居的生活场所。它的出现,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迈进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文明延续最为原生态的社会单元。它不仅具有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的见证,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上溯至七千年前,宁波就有了原始木构建筑和陶制器皿;越国句章和秦代会稽郡,濒水村落逐渐形成,砖瓦木石成为村落基本建筑材料;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三江口后,城市和各县、乡、村体制基本形成,并有了宁波的村落文献记载。特别在北宋末,宋室南迁,许多北方大族迁徙而来,以氏族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农村底层,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主要是农村的社会发展问题,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内容也正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国内学界如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关于乡村社会、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对中国的城市化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村落经济重组、社区变迁的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结构因素、村落社会结构对村落发展的作用等,已有相当研究,给人以很多启示。而新近读到的由浙江箩社会科学院杨建华研究员主编的《经验中国——以浙江七村为个案》更是让我惊喜,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这是一部厚重的农村社会变迁的著作,是积聚着相当理论功力与实证经验的学术创造。  相似文献   

7.
<正>“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松阳,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誉,松阴溪穿境而过汇入瓯江,串联起了百余个传统古村落。一砖一瓦里,镌刻着辉煌历史的遗韵,承载着古老文化的气韵,徐徐展开一卷蜿蜒绵长的瓯江山水版“清明上河图”。古建复兴艺术赋能松阳传统村落形态多样,阶梯式、台地式、傍水式、谷底式等村落星罗棋布,是华东地区最多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2016年,一场“拯救老屋行动”正式启动,松阳率全国之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唤醒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村落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乡村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功能支持着乡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以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尤其是在工业化、现代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村落文化日益走向衰落.笔者认为,与它一起衰落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方式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的主要生产机制,即政府主导机制、社会化机制、自生产机制。并以郎德苗寨为案例,梳理传统村落自生产的社会逻辑及价值。最后提出传统村落公共文化自生产可行路径,即培育以乡贤为核心的自制组织和制度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便捷务工青年回流;联接社会化供给机制,促进供需协调发展;建立需求表达机制,寻求政府帮扶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袅袅炊烟升起,鸡犬之声相闻;阡陌纵横交错,田园菜畦相连;阵阵乡音回响,村村各具模样.这是很多人对传统村落的印象,也是很多由村进城的人梦里家乡的模样.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些原本各具特色、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响.伴随着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村庄被寻到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没有带来对安谧祥和的保护,反而是开发与游客把村庄和村民从安宁的村落生活中唤醒,是通过表面包装、市场营销来提升盈利能力.于是,无论是天南还是海北、无论是石屋还是砖房,按照臆想中中国传统房屋的样子进行统一改造.  相似文献   

11.
杨东升 《西部大开发》2011,(3):139-139,143
传统经济维系的黔东南苗族村落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着。村落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2.
张瑾  王婷 《科技和产业》2020,20(8):83-86
以江西省万安田北农民画村为调查目的地,从融合机制、融合路径、融合绩效三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北农民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在村民增收、村落环境改善等方面已有初步效应,但仍然存在融合层次粗浅与融合产品单一、村民自主行为与景区规划相矛盾、复合型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匮乏、融资难度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在历史长河中传承悠久、相对固定并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村落。黄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传统村落的主要富集地,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有30个,占青海省总数的24.4%。这些传统村落是由自然、历史、宗教、艺术等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进而构成了特定的文化区域与生活空间,呈现出多维的人文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黄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8月8日,四川省阆中市天宫镇天宫院景区门口的罗盘广场上,数名游客轮流坐上龙凤转天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天宫院村因辖区拥有天宫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得名,距离阆中城区29公里,自然风光秀美,文化遗存众多,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优秀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热情推介招远市传统村落群的住建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说,大自然的禀赋、世代农民的创造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令招远辖区内形成一个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丰富、独具山区特色、具有重大保护利用价值的传统村落群。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乡村振兴战略,我们黑龙江也要建设美丽龙江、 美丽乡村.为完善黑龙江省新型传统特色村落的建设,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经济基础;建立村落绿化体系,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完善管理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落综合承载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实现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提到走马,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个因山岗形似奔马的千年小镇,由挑夫和骡马一步一步地踏出的成渝古道,还有沿道留下的数不清的民间故事,以及桃林、村落、庙宇、古井组成的田园景致。这里,悠远的故事一直流传。如今,椒园村这个名字,又出现在首批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就隐没在走马古镇边上,一个幽静的村落。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村落家族文化一直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在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村落家族文化经历了各种冲击,其结构与表现形态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一部分以制度、组织等形态表现的公共空间受到了破坏。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它显示出了对历史变迁强大的适应性与张力,以意识形态为表征的无形空间仍在延续、再生和扩张。  相似文献   

19.
文娜 《浙江经济》2023,(9):58-60
<正>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保护利用松古灌区,推动千年古城复兴,持续赋能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松阳地处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瓯江山水诗之路上游,是华东地区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近年来,松阳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保护利用松古灌区,推动千年古城复兴,系统性传承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古村落、古灌区、古城镇创新性发展,持续赋能瓯江山水诗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鄞江镇金陆村榜上有名,成为海曙区唯一入选乡村。国家森林乡村评选要求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良好。而这个北倚四明山麓、前临清源水溪的村落,村域面积3.9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