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劳动力流动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劳动力候鸟式流动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房租和房价的异质技能劳动力两期流动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住房成本对异质技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理论推演发现:城市房租和房价的“剪刀差”导致了劳动力候鸟式流动,同时强化了劳动力技能特征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一期流入过程中,城市房租不会阻碍劳动力流入城市,从而不产生技能筛选效应;在劳动力二期定居过程中,城市房价会降低劳动力的定居意愿,且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挤出作用更强,进而产生技能筛选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异质技能劳动力流入城市带来的收入改善通常能够覆盖房租支出,但流入城市后低技能劳动力由于难以承担购房负担从而形成候鸟式流动。城市房价对因就业流动、跨省流动和农业户口的低技能劳动力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实施“租购并举”政策,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进而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解决新市民在流入地的住房问题,增强新市民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有利于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基于201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新市民在流入地的租住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租住在保障房里的新市民比没有租住保障房的新市民更愿意居留在流入地;以整租方式租赁住房的新市民比与他人合租的新市民有更强烈的居留意愿;租住房屋拥有独立厨卫的新市民居留意愿高于无独立厨卫的新市民;流入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的新市民居留意愿低于流入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市民;租金占家庭其他支出的比例越低,居留意愿越高。因此,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为新市民提供租赁型保障房,顺应家庭式迁移趋势完善租赁型保障房设计建设标准,加强对租赁住房租金的监测监管。  相似文献   

3.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优化住房消费行为和居民消费结构、促进住房保障的优化升级、加快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等方面优势明显,国家因此提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文章把握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现实起点,提出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稳健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充分发挥政府在立法和规范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增加租赁住房供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广州市政府2017年7月公布《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并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保障"租购同权",这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就笔者来讲,更为关心的是这一政策如果一旦落地实施,对房地产市场又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在文章中笔者主要就房地产租赁市场和房地产买卖交易市场两个大的方面一分为二地就"租购同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许多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在“租购并举”政策指引下,研究新市民住房消费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新市民群体各自的消费模式及其决定因素,指出大学生家庭永久性收入水平较高,倾向于从租房转为购房;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增长有限,倾向于租房。基于此,提出实施住房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提高住房支持政策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城市房价、教育水平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关系,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probit与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受教育水平差异视角下房价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房价对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呈现出先“锁定”后“挤出”的倒“U”型影响,对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2)调节效应显示:流动人口的收支水平、住房差异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对房价的挤出效应与锁定效应存在调节作用。(3)进一步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在面对高房价时倾向于把流入地看作赚取工资的“临时居住地”,而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则更倾向于选择永久定居。基于此,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把房价稳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从建立“两多一并”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增收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琳  卢进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2):137-141+222
随着国家“租售并举”城镇住房战略化转型,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迎来了较快的发展。现阶段国内外有关住房租金及其宏观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宏观经济变量、异质住房市场、空间地理位置、住房调控政策和租金管制五个层面展开。宏观经济变量方面主要探讨利率、房价、基本经济面、收入水平、人口流动对住房租金的影响;异质住房市场方面主要探讨住房租赁市场—住房销售市场、非正规住房租赁市场—正规住房租赁市场的相互影响;空间地理位置方面主要探讨不同地区之间、核心与边缘之间的租金空间效应;住房调控政策方面主要探讨了租金补贴、租购同权等政策对住房租金的影响;租金管制方面集中于国外租金管制的历史背景及实施效果研究。本文认为,住房租金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未来要客观认识住房租赁发展前景和住房租金研究意义、关注住房市场各子市场供需结构变化影响、跟踪住房市场调控政策的动态变化和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我国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明确对住房进行了定位,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同时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来达到研究我国国情并建立合适的基础性制度以及长效的运作机制。该举目的是为了抑制自2015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快发展以及住房价格的快速增长,防止住房价格的大起大落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利于我国居民的财产稳定。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央给出了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和中介等行为。并以此作为契机向全国进行推广,购租并举可以有效的缓解国民住有所居的现状,为我国构建多层次满足不同阶层居民需求的住房体系。2017年5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发《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又于2017年7月联合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将广州、深圳等12个大中城市作为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首批试点。为应对国家在住房租赁政策的导向,广州率先实行了“租购同权”等措施,上海首创出让用地仅用于租赁,即“只租不售”等。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产业间和部门间的流动能够通过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消费结构效应和优化资源配置效应三个方面对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人力资本的集聚既能够提高流入地的劳动力素质,同时吸引更多高素质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的流动使流入地消费水平增加、流出地消费水平降低,对流入地相关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流出地相关产业发展有阻碍作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劳动力流入地和流出地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对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住房销售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中国长期以来重销售市场轻租赁市场,导致住房销售市场一枝独秀,房价过快上涨,而住房租赁市场却发展缓慢,无法满足城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合理住房需求。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住房租赁市场的有序发展有利于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解决不同层次群体的住房需求,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安居乐业,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剖析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加强立法保障等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以此为中国实现"购租并举"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国内房屋租赁行业已成为解决居民居住问题的重要方式。考虑到美国和日本房屋租赁行业发展已久并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文章对比分析美国和日本主要的房屋租赁模式,阐述目前国内房屋租赁行业的主要模式,进而探讨国内房屋租赁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人口中知识青年群体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保障对象。本文通过2160份入户问卷,对厦门租赁住房市场的新就业青年进行画像。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单一、职场经验尚浅、个体收入水平和家庭经济禀赋有限,是新就业青年群体的人口学主要特征;租赁住房的地理位置和租金水平,是影响青年租赁行为的两个决定性要素;实现较好的职住关系且租金可负担的短通勤低成本租赁住房,是青年人的理想追求。比较各主要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发现各地缺乏落实职住平衡的具体办法和评价机制,面积标准过大可能影响租金可负担性。基于上述发现,本文从顶层制度设计、中观的空间规划以及微观层面的设计协同三个维度,探讨解决新就业青年阶段性住房需求的可行策略。对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人口流入型大城市的青年人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纠正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实证模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三类家庭随迁模式对不同类型城市流动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无家人随迁,仅配偶随迁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选择特大或超大城市流动;而仅未成年子女随迁和家庭随迁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其他类型城市流动.从影响效应的大小来看,家庭随迁的影响效应小于仅未成年子女随迁.此外,本文检验家庭随迁对城市流动选择的影响机理,两类城市在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和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是导致有家人随迁的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偏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邵婷 《商业时代》2007,(27):7-8
特殊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使得我国人口流动也呈现出"中国特色"。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特点包括目的地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的省份和城市以及省内的中心城市;90%的就业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建筑和社会服务业;循环式流动;高教育者更多选择家乡非农产业就业而不是外出打工;迁移网络对人口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泳波 《商业科技》2014,(19):161-161
文章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2年广东省制造业就业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对广东省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在长期中,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恶化广东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从住房公积金“隐藏”的收入视角探讨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住房公积金显著促进了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发展享受型消费,且对后者的影响程度更高;(2)从异质性上看,住房公积金对低收入群体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3)从影响机制上看,住房公积金通过家庭住房的财富效应成为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认为在改革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其“隐藏”的收入功能,在持续发挥好其住房保障功能的同时,也需充分释放其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方面的政策外部性。  相似文献   

17.
本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一个扩展的劳动力需求动态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对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检验国际贸易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出口、国内需求对制造业就业有显著正的影响,出口的就业影响效应大于国内需求;进口渗透以及出口导向引起的生产率变化对就业有消极作用,但都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刚性对就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住房租赁市场建设作为长期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来,中心和处所当局对住房租赁市场出台了许多政策。在2019年,将是各类政策进一步实施的一年,市场参与者将被充分动员,共同推动市场发展。长租公寓作为"无投机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章总结了长租公寓市场的简况,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环境、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和金融服务四个维度对南昌长租公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弱二线城市长租公寓市场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国华 《中国市场》2023,(10):143-146
坚持“房住不炒”原则,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利用LightGBM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月租金进行预测,结果显示LightGBM模型的建模效果最好,并且预测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得分,可靠性更高。同时发现影响住房月租金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房屋面积、小区所在商圈位置、房屋距离地铁的距离、房屋所在建筑的总楼层数和小区房屋出租数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