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齐兰教授的新著《垄断资本全球化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2009年出版),是一部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探究垄断资本全球化问题的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该书具有以下特点:1.研究对象和理论分析具有独特性。该书首次提出了“垄断资本全球化”概念,并将此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构建了有特色的研究框架。全书由6章组成: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源流和最新研究动态;垄断资本全球化基本问题理论探讨;垄断资本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进程的影响;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关联程度;与我国市场结构及竞争的政策选择;对我国主要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学家托夫勒认为:世界经济是由500强支撑的,而500强则是由企业家支撑的,他突出了企业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经济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实施企业家的全球化战略,拥有更多的全球化企业家,因为一大批全球化的企业家的出现,可以说是一国经济强大的标志。一、企业家的全球化与全球化的企业家的界定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全球化首先必须是企业家的全球化。企业家的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是中国企业家把企业所占领的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把产品和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从…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天生的全球化”文献综述及整合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军  陆玮 《生产力研究》2004,(12):224-227,39
本文先对企业全球化的现有理论进行梳理,认为中小企业“天生的全球化”是由于企业成长的前提假设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企业的现有战略和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进而分析“天生的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如外部环境、组织因素、战略、企业家精神、战略联盟网络等;然后提出中小企业“天生的全球化”的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的历史性巨大变动之中,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应时刻注意经济全球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一、“十一五”时期科教发展形势及思路(一)“十一五”时期科教发展面临的形势。1.国际环境对河北省的影响。21世纪初期世界经济将呈现出三大特点与趋势: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全面发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国际范围内出现  相似文献   

7.
二十多年来,我国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基本上以“引进来”为主,同时也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随着加入WTO和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金融业的经营受到冲击,汇率与利率的稳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效力深受影响。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既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我国的金融安全性面临严峻考验:一是金融业的经营受到冲击;二是汇率、利率的稳定深受影响;三是国家的经济政策效力弱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考验。健康推进我国金融全球化,重点是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努力降低金融开放成本,为此必须优化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被认为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不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惟一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方面会对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总体看来,经济全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国家间收入的差距,而对一国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能否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取决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科学与社会》2003年春季刊上,杰里·哈里斯和威廉·鲁宾逊发起了“跨国统治阶级形成主题”的讨论。他企图解答有关美国霸权主义和跨国竞争的问题,他对“全球化”、“信息资本主义时代”、“新生跨国资产阶级”等提出了看法。他说,全球化是新生跨国资产阶级的议程,不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图谋。过去,在北半球形成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资本主义模式,现在正在形成一个全球资本主义模式,这个模式不是美国化,而是三个模式的综合。《科学与社会》有关“跨国统治阶级形成”的专题讨论导致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有见地的回应,回应中提出了一些有趣…  相似文献   

10.
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摘取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高度评价他“在现代贸易模式上所作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在国际经济学界,他创立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学说早已为人周知。  相似文献   

11.
贾琳 《当代经济》2001,(12):38-39
经济全球化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把握经济化全球的影响与后果?国人的这场“全球化利弊之争“由来已久.笔者认为,评判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是非、功过、得失,应该遵循战略上未雨绸缪、舆论上正确引导、实践中趋利避害的原则.只有怀着积极的心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也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大国为世界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的一个机会;只有冷静思考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双重触动和影响,才会使思维的天平倾向于化解矛盾、受益获利这一端.……  相似文献   

12.
王兵 《经济学家》2022,(11):94-105
全球供应链体系“拔河博弈”已成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主要特征。如何利用主场全球化思维、应对全球经济格局演变、成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也是第五轮产业转移背景下社会各界关切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中国参与全球性生产从客场全球化走向主场全球化的定性分析,探究供应链参与规模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依赖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贸易的客场全球化红利渐失,主场全球化优势开始显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密度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且对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重大事件冲击对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参与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加速了中国向基于内需的主场全球化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曾说过 :“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正在加速。”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大势所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要求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世界各国经济要素各有其特点及相应的比较优势 ,经济发展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扩大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 ,在…  相似文献   

14.
王永  江耀生 《经济纵横》2002,(10):26-29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是决定其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 ;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图和政策举措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深层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环境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化的含义所谓全球化,就是指资本的跨国运动,将原来主要局限于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将全球的经济活动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造成全球经济分裂化的运动,使世界经济日益分裂为“中心”与“外围”两个对立的部分。从本质上讲,全球化就是以技术革新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其一是工业发达国家走向信息化;其二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并利用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其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但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现象由来已久,经济史学家把经济全球化起始年追溯到了英国废除《谷物法》的1846年。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肯定地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作为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伴随二十多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性发展而渐成潮流,伴随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利益大调整而越加诡谲。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形象地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一、谁坐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最典型。美…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将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影响的过程。为了对全球化理论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道路进行全面系统探讨,湖南人民出版社组织推出了《全球化焦点问题丛书》一套八本:《全球化与现代性》、《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全球化与文化整合》、《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全球化与经济安全》和《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作为一个编者,我想就这套丛书编辑过程中引发的思考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亚光 《经济论坛》2002,(17):23-2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不仅如此,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沿其“超越”轨迹前行,直到实现金融一体化。 与全球化、一体化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国际化,国际化可简单定义为一国经济社会制度不断放开国门,逐渐同国际接轨的过程。国际化的重要特征是仍存在国别差异观念,而全球化或一体化是视国界为脆弱和消失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是一个基本法则,即所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空间均逐步屈从于资本的法则,我们称之为资本无限积累的法则。在此推动力下,一国首先从处于封闭经济状态走向国际化。“开放”是这一过程的特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资木需要更大的空间积累,国别差异趋于微弱,走向全球化。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化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清 《经济导刊》2009,(10):77-78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个字眼。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成了人们议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决策和高层人士出于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当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荟荟众生的老百姓则出于自己切身利益的考虑,对这个问题同样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尤其是我国十几年“入世”谈判的艰难历程,几经波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真是“路漫漫兮其修远”。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和各行各业,也大张旗鼓地开展对策研究,以此内容为题的书刊连篇累牌如汗牛充栋,再加上各种媒体对“入世”之后让人幢景的描述和那些类似于“狼来了”之类的炒作,可以说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机遇与挑战、期待与忧虑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自不必说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连老百姓的油盐柴米似乎也与这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我曾经在汽车市场上碰到一位多次去看车的先生,面对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国产汽车,虽然爱不释手,但他仍然捂着钱包不出手。问其原因,他说我国马上就要“入世”了。还是等“入世”了关税降低之后买辆进口车划算。无论我怎么劝他“该出手时就出手”,怎奈他对进口车情有钟钟,仍然是“该出手时不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