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时候,是开展真理大讨论的年代,我压根还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不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不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只知道“读书蛮过瘾”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于是我也就喜欢买书,喜欢读书,喜欢藏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我吸引力最大的当数连环画。尽管父母含辛茹苦养育着八个儿女,但作为排行老七的我仍奢望着:如果能够买上一本自己喜爱的连环画该多好啊!在我记忆深处,这样的愿望太多了,小镇上仅有的小书店一有新到的连环画,我就会和小朋友们一起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2.
记者买了一款价格为99元的飞利浦剃须刀,同时购买了价格为30元的一年延保。交完钱后,记者只得到两联发票,一张为剃须刀发票,一张为"延保"发票。"我买的不是剃须刀吗,怎么成了杰思白色小件?"记者问。售货员也说不清楚,她建议去国美服务台咨询。记者:"那实际上我的这30块钱是给延保公司了,是吧?"国美服务台男工作人员:"这个我不知道,给谁不给谁的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小说里,有两句经典白:“——知道么,有钱人和我们不样。——是啊,他们更有钱。”这话很对。有钱人的确和我们不样。我只见过几个中等小财主,大主一个都没亲眼见过,不知道是什形象,也不知道他们吃啥喝啥,晚看不看电视,睡觉用不用电褥子?光我不知道,我发现拍大款电影的演也不知道。我看过一个国产电,里面的男主人公是个年轻的大老,下班回来和他美丽的妻子(这个子后来被谋杀了)共进晚餐。晚餐这样的:果汁两杯,香蕉一盘,面包一个。这个大款开的是工厂,不是园,这样的饮食很让人吃惊。但在演眼里,大款可能应该吃这样高雅饮食。吃不吃得饱,…  相似文献   

4.
绝响     
鹤怀 《英才》2011,(10)
最早知道这本官方自传,是一个月前中信出版社高调征集中文版的译者。虽然至今仍不知道译者为谁,但显然,中信出版社的这一招让我记住了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分量。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数只著名的苹果。最早的一只诱惑了亚当和夏娃,其中的一只让  相似文献   

5.
情感顾问     
我和男友恋爱两年,他从不主动约会我,问他喜欢不喜欢我,他总是念“嗯”、“啊”、“哦”的三字经,就连上床这种事,他也表现得比女人还矜持,我抱怨他太闷,他只知道傻笑;我生气了,他也不知道甜言蜜语地安慰我;最后,我眼睛哭肿了,他却一副没事人的样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问他结婚好不好,他说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有时候我真想冲他大声...  相似文献   

6.
张海迪 《秘书工作》2010,(11):46-48
像很多人一样,我最初学习英语时曾想,什么时候我才能读一本厚厚的原文书呢?那时候我还不太敢想将来能不能翻译一本厚厚的英文原著,我知道这需要时间,更需要丰富的阅历。可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读一本英文原文的书。第一本是朋友N送给我的旧书,  相似文献   

7.
生命里,总有一段时光,我们希望,世界只剩下彼此。 那个只属于两个人的天堂,是世外桃源,你陪着我,我陪着你,天涯海角结伴而去,从此知道什么是地久天长。  相似文献   

8.
当SARS打乱时钟的钟点,报时人乱了分寸,只有造钟人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当SARS打乱时钟的钟点,报时人乱了分寸, 只有造钟人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正> 狗咬了我一口。换句话讲,就是我被狗咬了一口。 这里有三个要素:狗、我、咬。这一点,我们单位看门的曹大爷那两岁还差一点的小胖孙子都知道。 但我的主任却只看出了两个要素:狗和咬。“不就是被狗咬了一口吗?就要请半天假?”我的主任轻描淡写,毫无磕绊轻轻松松就将“我”这个要素省去了。  相似文献   

11.
乌蓬船     
江南有多少条流水?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只乌篷船?也不知道。只知道无数落叶一样的乌篷船密布在江南的流水之上,轻灵而小巧,载不动乡思也载不动愁怨,我坐着它游太湖,也坐着它访西湖,感觉自己就是归乡的俞平伯或辞官的张季鹰。  相似文献   

12.
韩生东 《经营者》2012,(11):140-147
因为公司业绩不错,董事局决定将我的座驾升级,可面对奔驰和宝马这两位久负盛名的豪华品牌,一贯做事雷厉风行的我,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相似文献   

13.
蜘蛛修网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 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地编织蜘蛛网.  相似文献   

14.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来加拿大不到六年,却搬了四、五次家。我几乎很少租过房子住.每次都是买下新房子,再将旧房子卖掉,倒来倒去,赚点小钱。我知道。在国内这不算个标准的“房虫”,撑死算个“住虫”。在加拿大呢,严格地说其实也不能算。在这里.一个标准的“房虫”有个很文明的称呼“BROKER”——“经纪人”。我也不是.我只给自己做“房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最后把一个沉重的问号留给了读者。你——也许是一个患者,也许是一个法官,也许是一位政府官员,能告诉贺国平下一步该怎么做吗?反正我不明白——私刻公章骗人仍可逍遥法外,法官判决后假"消核膏"还在销售,骗利60万,只赔3万多……难怪有假冒者说:不罚不知道,一罚哈哈笑。真"消核膏",只因"真"苦。  相似文献   

16.
无人反思     
"我真的不知道,我真的什幺都不知道。"当"尚德"两字从我嘴里吐出的那一刻,曾经投资尚德的前无锡政府官员,立马像电影里的地下党一样严辞拒绝我把来意讲完。不论我如何软磨硬泡,他都以不变应万变:"真的不知道。"他的大义凛然让我有那么一瞬间把自己当成了预谋戕害民族英雄的罪人。  相似文献   

17.
刘瑛 《国土经济》2011,(12):48-50
庆贺好友优优乔迁之喜,一行人站在她家25楼的阳台上,七嘴八舌议论这儿地段不错,环境一般。优优不以为然,说你都不知道我住这儿有多方便。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她向左一指,说那是老妈过去工作的幼儿园,孩子在那儿能得到不少照顾;回手向右一指,那座绿色玻璃大厦,看到没,是我和老公的单位;再向前指着一片近在咫尺的楼群,自豪地说我爸妈就住那儿,步行不过十分钟。然后她甜甜冲我们一笑,还有你们啦,大熊离我最近,小帅其次,艳子和左左,买房子记得向我们靠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活着     
<正>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我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睛,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死的情景是我在医院里看到的。我见过和我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我太小了只有八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我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  相似文献   

19.
护权难在哪?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是用户的损失。给用户造成损失,经营者就该赔偿。但是,不少消费者遇到小的质量问题,不愿去找商家厂家或者消费者协会解决,我就是如此。为什么?得不偿失。我知道我应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知道维护这一权益不仅是为了我一人,但是,我不知道我为此投入的精力、财力以后能否得到完全赔偿。比如说误工的问题,单位不可能为私人的产品故障批准我事假,我只能用业余时间联系,因而也就没有误工之说。要消费者奋起依法护权,首先要  相似文献   

20.
蔡高峰 《人力资源》2011,(11):54-55
不堪重负了,希望工作时间越短越好,工作越轻松越好,受不了委屈,需要尊重;不知道啥是责任了,今天开心就干,明天不开心就走了;喜欢自由了,不喜欢别人叫我千什么就干什么,只做自己喜欢做的;打心底觉得上司不如自己,看上司不顺眼,懒得和上司说话;错误面前拿借口当理由,心里还在暗想: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说,自己做还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