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全庆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0-52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国外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探讨,提出了我国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经济公益诉讼是维护经济法权利的有力的司法途径.然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的界定影响了经济公益诉讼的发展,建议应扩大原告资格的范围,赋予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原告资格,使经济公益诉讼适用范围更广,公共利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俊 《魅力中国》2014,(2):342-342
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一定的限定,不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应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和环保公益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建议立法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起诉资格。  相似文献   

4.
殷实 《新西部(上)》2010,(7):70-70,73
本文阐述厘清了公益诉讼的概念,对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分歧,作者认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应为检察机关和社会团体。同时提出解决举证责任问题、诉讼费用的分担问题、限制当事人的处分权、适当奖励胜诉原告主体及提出检举的自然人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文章在考察西方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和现状之基础上,探讨了这一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对我国建构该制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芳 《魅力中国》2010,(32):155-15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侵害公众环境权益事件频频发生,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但中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规定尚存在缺陷,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笔者认为,应扩展环境会益诉讼原告资格,维护我们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公共利益和保证社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当前法学界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制度尚未在我国建立,使得许多公共利益遭受相关侵害时,因没有人起诉及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简要介绍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和主要特点,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并从原告资格角度提出了建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石真  周恬静 《魅力中国》2014,(7):295-296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公民个人作为原告的困境,着重分析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优势和缺陷,得出其可以作为原告的现实可行性结论,并就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华 《黑河学刊》2011,(8):80-82
行政公益诉讼本质上是对公民共同交往行为中公共意志的救济与维护,因此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基于宪政的视角,结合宪政的法治、民主、人权这三大要义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对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理论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慧 《魅力中国》2014,(26):303-303
公益诉讼起源于罗马法,并先后波及世界各国,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公共利益领域的冲突不断凸显,但由于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范围很有限,并且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与不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尚不成熟的公益诉讼制度加以完善,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对于行政不作为之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虽然观点众多,但是都没有涉及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因而忽略了重要的行政公益诉讼。文章旨在通过对行政不作为界定的缺失,引申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思考,强调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12.
两会前夕,记者连线了我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调研部的张伯驹。和往年一样,今年他协助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准备了一个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提案,期望能够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允许、鼓励地方司法部门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有更多的实践空间,进行司法创新。  相似文献   

13.
童瑶 《魅力中国》2009,(1):86-87
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现实中,行政机关有许多违法行政行为限于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而无从被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在现阶段,如何确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代刃 《特区经济》2007,(12):247-2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行政公益诉讼,公共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社会谈不上和谐。行政公益诉讼与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上具有一致性,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益和私益间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从而保证现代社会在法律规制的轨道上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然 《黑河学刊》2008,(3):96-97
行政诉讼原告是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宽窄直接关系到行政诉讼的救济范围。随着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应当适时拓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6.
17.
赵安石 《特区经济》2023,(10):145-148
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检察机关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抓手,深化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案例发现,许多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通过诉前程序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延伸至诉讼程序。对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而言,诉前检察建议的制发与落实,即检察建议的实践效力尤为关键。诉前检察建议能够有效缓和检察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提高司法效率,通过优化检察建议的内容以及构建合理的后续起诉判定标准,强化检察建议的效力,有效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是法治进步的结果,同时又在推进法治发展。这个制度已经在法治先进的国家中建立,并成为行政诉讼的发展方向。随着政府管理范围的扩张,政府损害社会利益的事件日益增多。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大众呼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因此,文章通过论述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现状,分析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不仅是因为贵州省陆续审理了多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还因为贵州省的环保意识一直位列全国前列。对贵州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的分析研究,能反映出贵州省开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可借鉴性,对于建构全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在贵州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较好发展中,也暴露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受案范围、诉讼费用以及司法专业化方面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宗鸣 《发展》2005,(1):46-46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后的相关解释性法律文件,均未对谁有资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做出规定.司法实践中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却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