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2006年上海经济将延续去年快速、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外商投资、居民收入、外来消费均将保持稳步上升。在有利的宏观经济背景中,上海消费品市场将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3.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难点和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储蓄反映居民消费具有积累型特征,由此带来的低消费和高储蓄正阻碍着经济增长;消费水平的特征是总体消费水平较低,收入水平差异日益扩大,消费结构特征是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商品消费所占比重偏大,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过小。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启动民间投资、实施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进而放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低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三省消费低迷、经济增长缓慢原因。其原因包括:收入水平低、消费低迷;体制机制僵化,消费动能不足;旅游消费收入低等原因。提出未来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增长;创新机制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消费动能;加大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宣传,提高游客认同度,提振消费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正>"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要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调整优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10年-2011年湖南省的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文章在阐述湖南消费品市场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当前湖南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2011年湖南消费走势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一个时期,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错综复杂,综合来看,投资增长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7,(9):25-25
一、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持续增加的可能性较小2007年1—2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幅虽然有所增加,但综合多指标分析,预计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幅持续增加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的中国经济,物价问题可谓贯穿全年。从频发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等众多网络新名词的出现、走俏;从国家发改委打击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行为,到中国人民银行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物价上涨和对通胀的管控,成为老百姓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整个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对消费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础,重建消费品市场诚信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当务之急.信用是博弈的结果,从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可以找到消费品市场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进行治理: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立高额赔偿金制度,让造假者付出高昂的成本;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所有者具有进行重复博弈的动力,而着眼于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占全部出口贸易值的比重持续上升,目前已超过60%,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后,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规模将稳步扩大,但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重将有所下降;消费类电子电器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消费品占全部出口消费品的比重继续上升,其他劳动密集型消费品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相似文献   

14.
梁柱  刘祥伟 《财贸研究》2001,12(3):72-7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住宅消费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但是,目前我国住宅消费市场上所存在的商品房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brings important insights for the food industry by addressing how consumers ethically judge or evaluate unethical firm behavior, in specific reference to food fraud, and if and to what extent that judgment affects the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 and consumer behavior. it i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unethical intentional mislabeling in the U. S food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sis if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brand attachment, ethical judgment, brand commitment, and purchase intention. Quantitative data (151) was collected about three different leading manufacturing food brands (three studies).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indings reveal the important relation between all the construct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ow consumers ethically judged this brand transgression. Thus, it was found that as consumers judged this action as more unethical, the intentions to both stay committed to and purchase the brand were considerably damaged.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介绍了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现状,简述了预判消费趋势,扩大消费工作的重要性,并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内生变量,常数c为外生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稳定性强,拟合效果好,能够较为精确地预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后期的发展规模,论文提出要从增供给、优环境、降成本等方面做好扩大消费的相关建议,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体育商品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我国体育商品市场营销发展现状和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体育商品营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培养专门性人才、体育商品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走"营销创新"之路、联姻体育赛事打造品牌、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特点改进营销方式等对策,以推动我国体育商品营销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柳思维 《消费经济》2000,16(3):8-11
新的一轮中国消费品市场难以启动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适用的启动市场的杠杆不一定完全显效于市场经济低度发育的中国;中国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出现和形成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的消费品买方市场是一个低水平的、过渡性的、结构性的、多重性的特殊买方市场;当中国经济运行从计划周期进行商业周期后,将长期面临消费市场需求约束与通货紧缩的困扰;但中国消费吕市场前景看好,启动消费市场应立  相似文献   

19.
杨波 《财贸研究》2012,(5):33-37
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的背景,运用不完全信息漂绿博弈模型,讨论绿色消费品市场中信任对交易和规制政策效果的影响,发现信任的高低对漂绿现象出现的概率大小和漂绿治理政策的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应通过参与和透明的方式,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任度、消费者和生产者对绿色产品相关规制政策的信任度,最终达到增强漂绿治理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prices, profits, and consumer surplus for differentiated complementary goods under duopoly and a multi‐product monopoly. We find that little can be said about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prices of the components of a system of complementary goods under the alternative market structures. Although demand complementarity can lead to lower prices for either the primary or the secondary good under monopoly, both prices are not necessarily lower. The results unique to this paper are that, when two complementary goods form a system, the system price is unambiguously lower and consumer surplus and profits are higher under a multi‐product monopo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