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5年5月9日首批国有股流通试点名单公布至今,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过半,沪深股市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这预示着,我国股票市场正逐渐进入全流通环境。在全流通环境之下,针对中小投资者的处境及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华 《资本市场》2005,(7):83-84
<正>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当晚,证监会对外公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此次管理层在全流通试点之际提出股份回购,在国有股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固市场如何能让股权回购起到积极作用?股份回购在国外成熟的全流通市场屡见不鲜。但在中国证券市场却不多见,原因在于受《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限制。加之中国证券市场股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二元结构难题及破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资本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二元结构问题制约着股市的良性发展 ,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是股市全流通。国有股减持和股市全流通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两者绝对不是等同的。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不仅仅是国有股减持或股市全流通 ,而是企业内在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使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同股同权时代。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缺陷的消除,将为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在经理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估值体系混乱之后,市场仍将按照价值投资策略来进行股票投资,具备持续增长能力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仍然是关注的重点。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如何转变,价值管理如何定位,公司价值如何评价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全面铺开,以期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全流通预期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者策略模型,通过对波动性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假设,从理论上推导出全流通对市场质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以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期中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435家公司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永佩 《经济师》2003,(7):127-128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其经营绩效的提高和有效治理结构的完善 ,尤其是国有股股权主体虚置 ,无法起到内部监控作用。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主体虚置存在的问题和虚置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并提出解决国有股股权主体虚置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全面铺开,以期实现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本文首先建立了考虑全流通预期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者策略模型,通过对波动性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假设,从理论上推导出全流通对市场质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以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期中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435家公司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并存的股权分置问题,使得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首先分析了股票全流通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显著特征,然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并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国有股一般独大导致上市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股票不能实现全流通。国有股减持问题一直是业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股转债的角度提出国有股减持的办法,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的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制约着股市的良性发展,破解这个难题的核心是流通方式,关键是定价机制。本文讨论了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送股方式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以市场定价为全流通定价方案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袁静 《生产力研究》2011,(2):163-165
股权的全流通和股权集中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变了在股权分置制度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激活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有了根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4个月的国有股减持,留给市场两个显著的变化,其一是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方面更加偏爱可转换债券;其二是以国有股权为标的的并购业务备受关注。对可转换债券的偏爱原因,除了市场利率较低的刺激以外,避免10%募集资金的上缴是又一个主要原因;并购国有股,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使国有股权数量下降,可供减持的基数下降,上市公司在控制权方面可以少受些损失。产生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控制上市公司的人(代理人)追求控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改革的展开,有关股权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其间,有人甚至使用了一些带有极端色彩的表述或者词汇。为了推进这方面探讨的深人,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其中的一些问题予以澄清,故提出如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朱继军 《经济师》2006,(4):128-129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真正走向一个“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由于股票定价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应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必须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来,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严重问题。本来理论上是“上市融资”,但在中国股市早己演变为”股权分裂”下的”上市圈钱”,而错误的“国有股减持”,“全流通方案”迟迟无定论,“高市盈率论”、“MBO”、”ODH、OFH”,独立董事的尴尬,战略投资者的变味,“增发”演变为肆无忌惮的明抢豪夺……  相似文献   

17.
综述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股权投资管理一直备受业界的关注。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清晰、易操作的股权结构并形成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般企业股权管理的基本模式进行大体的讨论,借此说明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变更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性质变更。国有股权变更有两种形式。一是国有股直接转让。国有股直接转让往往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变更同时发生;二是国有控股股东改制。国有控股股东改制通常使上市公司最终控股人发生变更。2003年经国资委和财政部批准的在内,共有137家国有控股股东转让国有股份,转让国有股总数达  相似文献   

19.
曾晓洁  冯科 《新经济》2004,(12):48-50
国有股的全流通是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顽疾。经过市场这两年的走势,人们越来越发现如果不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中国证券市场将无法健康稳健的发展。国务院年初出台的《关於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九点意见”),其中关于全流通的论述已引起市场高度重视。在第三部分第6段中,《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逐步的股权分散化。从根本上说,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绩效提升。但是具体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