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皇岛市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从生产性公共产品、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和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介绍了秦市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3.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农村社区经济的整体落后与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国家供给意愿不足、市场供给激励不足以及集体供给能力不足等,因此,有必要从政府、市场、社区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从而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李海迪 《企业导报》2014,(21):24-2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以及供给效率低等问题都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破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完善供给体系、决策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法,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已达成的研究共识,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量和供给的质以及如何改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三方面对现有文献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6.
刘咏梅 《价值工程》2010,29(13):51-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过去的30年间城乡剪刀差发展对于农村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其中关于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也存在着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农村产品的供给主体、总量等问题上,本文则基于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区,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政府成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主体,同时带来了供需失衡、供给质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干群关系等.这对探寻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主体选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杨永慧 《中外企业家》2009,(18):104-104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地方政府应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依然存在着投入不足,且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强化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应调整公共财政政策,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地方政府职能和加快地方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形式上不规范、数量上总体不足,并且在效率与公平方面有着严重的缺陷。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可以成为一种较有效率的供给方式。但是,由于诸方面的原因,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本文试从公共产品的原理功能,阐述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庆奎  于兵  李丽杰 《物流科技》2007,30(12):77-81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牛鞭效应的解决对于降低供应链成本,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订至点(Order-up-to)补货模式下利用指数平滑法构建了牛鞭效应的量化模型。通过分析算例中的数据得出产生牛鞭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分散化、提前期、不合理的供应链结构等。针对相应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控制策略:实施信息共享、缩短提前期、确定合理的供应链结构等。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上述三个牛鞭效应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姚丽莎 《价值工程》2007,26(7):143-145
目前发行地方公债是大多数国家地方政府的普遍做法。从三个方面对地方公债发行进行了探析:从公共产品的性质来看其发行的必要性;从市场条件来看其发行的可行性;从公共资源的配置意义上认识其有效性。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确定地方公债的法律地位、隐性地方债务显性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is largely irrelevant to their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It is highly normative but is unused in the policy area. It remains centred on highly idealized and dichotomized characteristics (non-rivalrousness and non-excludability) of public goods despite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It is suggested that public goods are as much social as technological constructions, but there is no explanation of how such goods come into existence. It is argued that they are often subject to evolution that changes the balanc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being public or private goods. Present theory bears little relationship to the governmental budgetary processes assumed necessary to finance such goods, yet all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costs, often high enough to deter such funding, are ignored. While there is recognition that the intensive use of a public good often imposes costs directly upon users,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recognition either that inappropriate and intensive usage can erode public goods as assets or that such usage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Free goods are described and mooted as specific and important types of public goods. Illustrative examples of public and free goods, mainly from Australia and the Pacific, are cit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公共物品的性质、分类等基本理论出发,对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可能性、内在依据及条件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构建公共物品供给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提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改革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是解决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必由之路,并围绕基础设施阐述适合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的几种项目融资方式。同时,本文以绍兴市的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为例,分析了绍兴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做法,并从绍兴市的市场化实践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从政策上和措施上对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完善我国公共物品供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sequences for social efficiency if the locally provided public input can be differentially allocated among residents. We derive the distributional efficiency condition, which is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inputs that maximizes within-city gains from trade. Differential allocation also causes modifications to the standard (Samuelsonian) allocative efficiency condition. Additionally, we explore th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ial allocation for the median voter model. Standard empirical voter models are seriously flawed because they fail to distinguish final public output production from either individual demand or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ly provided inputs. Finally, we derive the club sharing efficiency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分析了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概念,政府提供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上存在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由此引出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激励问题分析,设计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激励机制是解决农民体育发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我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至今,我国反倾销调查绝大多数是针对中间产品的进口。本文针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特征,结合这些产品下游产业的行业垄断特征,研究了我国中间产品反倾销的公共利益问题,指出对中间产品合理征收反倾销税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福利。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纯公共产品审计信息的价格为税收.在准公共产品审计信息中,依照申请人要求而公开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收费;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在私人产品审计信息中,二次开发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市价;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国家审计信息的最优公开范围为纳税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客观要求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向教育培训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成为公安机关的首要选择。本文首先阐述公安培训的公共品属性及特征;其次在对公安培训市场及其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供需均衡分析,最后阐释公安培训供给与需求效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邓锋 《城市问题》2012,(8):73-79
公租房小区有三个特征:一是租房者和买房者的混居;二是政府在公租房小区有着相当比重的经济利益;三是居民都是社会的收入中下阶层。公租房小区要避免变成贫民窟,其关键之一是中下阶层的居民能够也愿意参与到小区的治理中来。在此基础上,公租房小区的治理应该强调以小区居民代表为主体组成小区管理委员会,居民代表由居民大会选举产生,买房者的投票权高于租房者,政府代表拥有一定比例的投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