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较大,不同细分行业中外资溢出存在差异,不同溢出途径对其影响不同。利用2004-2009年中国高技术行业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实证研究高技术行业内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考察外资技术进步对内资的影响,并根据外资溢出途径采用灰关联法进行关联排序。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数据,从FDI溢出及出口拉动效应两方面度量了FDI对该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以及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不同影响机制,认为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外资的进入及其出口导向的特征客观上促进了该行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溢出效应主要局限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内资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所作的投入对其吸收FDI及其出口正向溢出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获得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之更好服务于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成为研究热点.高技术产业以其高知识密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而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笔者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在考虑滞后期影响下,检验了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3位码行业1999年~2008年的FDI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并分析了效应显著行业所具有的特征.结果表明:电子元件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溢出效应显著,且具有适中的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低的吸收能力、适中的外资参与度、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以及适中的对外开放度等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振刚  胡琪玲 《技术经济》2012,31(8):26-32,95
将行业对外资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纳入研究框架,利用1995—2010年我国13个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对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外资开放度和较大的技术差距都会对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利影响,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技术溢出对一国或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日趋加深。运用2001—2008年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行业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行业间溢出渠道,显著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行业内溢出效果不明显;进口为我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中间产品,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出口渠道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溢出效果在内资主导型行业大于外资主导性行业;进口在外资主导型行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资主导型行业。  相似文献   

7.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高技术行业利用外资质量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表明,行业利用外资质量差距较大,且呈稳态趋势。行业利用外资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外资的数量贡献起决定性作用,外资在行业制度、技术水平、经济质量等方面的贡献对利用外资质量的作用有限。这说明高技术行业利用外资模式是数量型非质量型,总体质量低。但是不同因素对不同行业利用外资质量的相对作用不同,利用外资质量较低的行业,外资的数量贡献对利用外资质量的相对作用更大;反之,外资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对利用外资质量的相对作用更大。直接原因是行业利用外资水平决定了质量,深层次原因是外资企业通过进口包含核心技术的中间投入品来控制技术,进而限制了技术水平、投入产出率、技术溢出效应的提高。外资政策需要微调,鼓励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应制定配套措施如规定外资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以提升外资技术水平,扩大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结构优化与经济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产业自身科技水平对制造业国际R&D溢出效应及产业生产率提高途径的影响,根据1999—2004年产业R&D平均投入强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产业,然后基于DEA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进行测算,最后实证检验了国内本产业、国内其它产业、国外本产业R&D资本对上述3类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外R&D资本对高技术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于中、低技术产业来说,本产业R&D资本是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的产业研发投入、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用高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一直热衷的话题,却很少有人充分注意到高技术产业对传统行业的溢出效应.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需要具备的能力、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实现路径和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技术溢出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逆全球化思潮下完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中国发布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研究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并揭示其引致的外商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具有显著的吸引外商投资作用,且这一作用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受政策影响更为显著的是低技术行业,行业集中度对政策发挥吸引外商投资作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来看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企业TFP产生显著负向溢出效应,对东部地区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高市场集中度、 中低技术行业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在位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对退出企业和进入企业TFP未产生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间投入品作为物化型技术溢出,是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的视角出发,以历年外资准入政策为事实依据,结合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与上游中间品外资进入自由化程度指标,并探讨了其对下游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中间品绿色技术溢出导致的有偏技术进步和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途径,且中间品外资进入自由化程度提高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低技术行业和低生产率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中间品的绿色技术溢出对内部治污能力弱和外部减排成本低的下游企业作用更大。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外资引进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加强上游中间品生产商绿色技术与下游行业低碳生产之间的衔接与互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是虚拟产业集群在高技术领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在界定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知识溢出主体、知识溢出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不同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下知识溢出的研究,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虚拟化运作提供知识管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萍  彭峰 《经济评论》2012,(1):133-139
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国际贸易、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间,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其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并没有促进其生产率增长,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持续的自主研发,而立足于自主研发途径的技术吸收也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在研发设计新产品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应具备生产中间产品的能力,减少对中间产品进口的依赖。促进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但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应注重通过管理和制度创新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技术进步分为新产品和生产手段改进两种作用方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测算了1998-2008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对该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并给出了各个作用效率值.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明显;不同行业新产品和生产手段改进的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效率有所差别;就高技术产业整体而言,新产品的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最为显著,但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生产手段改进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高技术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主导产业,应特别重视技术进步,尤其是加强新产品的技术进步,以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分解——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等进行了测算。在考虑市场势力和企业规模等因素之后,文章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进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既优化了高技术产业的资源配置,又促进了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了创新效率,且入世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大;行业特征影响着市场化进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在技术密集度较低、外向度较高的行业中,市场化进程对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更大。此外,企业规模和经济绩效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而市场势力与创新效率却存在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美、英、日、中、印、巴六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消费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驱动型"特征明显,净出口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本文采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的测度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最大且逐步增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行业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却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从内部创新、产业组织、制度环境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四个方面考察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11年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但过度增加的政府投入却降低了技术创新产出;国有产权比重提升对行业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比购买国内技术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产业间纵向关联是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和提升产业创新产出的重要桥梁.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分行业数据,测度上下游产业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并构建空间面板徳宾模型检验知识资本投入和产业间纵向关联对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下游产业间的创新产出相互促进,而知识资本投入对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说明中国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效果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自主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且技术进步方式的作用效果均受到产业间纵向关联的影响.营造适合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产业配套环境,充分利用基于产业间纵向关联的技术知识溢出,促进产业协同创新,能够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动态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