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这是个值得重视的课题。笔者以下将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所选择的比较对象为亚洲部分国家与地区,包括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和中国的相关性较大。这些经济体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迅猛增长,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为判断我国国际竞争力究竟有多强,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接着运用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的G-L指数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日本、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已不能完全解释贸易给参与国带来的影响,因为越来越多的贸易发生在相同的产业内部而非产业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之一是消费者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产业内贸易不会引发生产要素收入的大规模重新分配,它更能利用规模经济、激发创新和减少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贸易结构向服务贸易倾斜,我国的服务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国际收支该项目的逆差可见一斑。而其中逆差额度最大的是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贸易竞争指数(TC 指数) 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指数) 对我国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番实证测度,认为我国贸易产业中的食品、小制造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原料产业等基础产业和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械设备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则较为低下, 机械设备、科学仪器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稳步上升, 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主要出口产业。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认为我国应施行以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文章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异性、国际直接投资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影响强度,并就我国机电产业发展和机电制造企业有效竞争战略的制定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于比较优势转换的关键时期,传统比较优势处于临界点,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在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已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但鉴于国家战略部署、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制造业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加快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步伐。在实践中,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需要加强顶层制度性设计,充分发挥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合效应,切实通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效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相比 ,产业内贸易活动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 ,贸易参加国通过产业内贸易不但获益更大 ,而且国内的收入分配变化较小。据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数据显示 ,我国从事着较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 ,但实际上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仍然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现阶段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36个产业部门在1992-2003年间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为服装业等13种产业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种产业长期处于比较劣势,非金属矿采选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减的态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增的态势。同时对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也进行了相应地测度。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呈现出以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中国出口的商品基本以低质量产品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高质量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曦  钱聪 《国际市场》2007,(8):70-71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服务贸易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个全新考验。为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需要尽快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至2013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十年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特点。继而通过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其他18个经济体进行比较,计算、分析市场占有率指数(MS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得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去甚远,甚至在东亚以及金砖国家中也处于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方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种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总结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选取显示性比较指数(RCA)、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显示性竞争力指数(RC)指标对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显示性比较指数结果来看,建筑服务处于极强国际竞争力水平,运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也处于较强水平,其他生产性服务基本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将进口因素加以考虑,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表明除了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外均为负值,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比较劣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电影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电影贸易是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1992—2016年中国电影进出口贸易数据,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四个方面衡量中国电影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得出中国电影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弱的结论,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显著的增长。不过,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平均水平尚较低,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此外,中国与各东亚经济体之间在不同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其中,SITC7大类产品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19.
李扬 《华商》2008,(18):123-124
本文阐述了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通过RCA和TC指数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并借助修正后的波特钻石模型,对影响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提升产品技术等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增加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