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及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势及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各产业增长势头较好,但夕阳产业过多,第三产业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基于此,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是新时代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原城市群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具有区位交通、企业主体、开放合作、良好环境等资源禀赋优势,但是也面临着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体制机制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集聚、载体支撑、交流合作等举措来强化创新的“动力源”作用,加快构建以协同创新为主导、彰显特色优势的创新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支撑。构建大中原城市群既是顺应城市群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契合国家发展大战略的现实需要,同时又是增强区域发展话语权的战略选择。目前,构建大中原城市群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即立足全省构建大中原城市群、联合周边打造大中原城市群、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大中原城市群。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把握构建大中城市群的战略重点,着力促进构建大中原城市群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努力克服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转变发展观念、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支撑、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加快提升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其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制约中原城市群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是"郑州中心城市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根源在于"多中心"大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都市圈没有构建起来,中心城市缺乏空间和经济支撑。应坚持做大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的战略取向,优化中原城市群内部结构,加快中原城市群转型升级,突破郑州中心城市弱小的主要矛盾,率先将郑州目标定位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中原城市群外围副中心城市圈,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积极构建"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  相似文献   

8.
为反映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六大城市群10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并通过可视化处理反映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六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差异性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波动性...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13,(Z1):64
企业目标:中国绿色产业的倡导者与领导者年度战略:继续推进绿色城市运营为核心的创新战略。扩张版图:相继布局珠三角都市经济圈、中原城市群、泛北部湾地区、环渤海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代表项目:郑州雁鸣湖、托斯卡纳系列、米兰春天系列尖东半岛领军人语录:利海集团董事长谢海榆作为中国一流的"绿色城市运营商",利海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及优势,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建设,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物业管理行业逐渐暴露出与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的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行业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集聚经济的优势产生于"邻近空间"的交互作用中,应该构建包含"空间"维度的逻辑体系、法则和模型。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探索性地统计分析、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产业"已形成有效互动,二三产业发展、FDI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弱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资本存量和人口密度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城市群的协同管理机制,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区域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重点解决城市经济联系不充分、城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构建网络化城市布局形态,推进横向错位发展和纵向分工协作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决定着经济发展机制、生态空间构建以及碳中和协同路径等区域重大发展问题的战略制定和实施方法.我国的城市群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群的建设,从概念的提出到建设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政策与规划的制定引导实施的.通过引入发展动力指数等政策导向型指标概念,对政策导向下的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构建方法和实施效能进行度量化...  相似文献   

13.
方颖 《企业经济》2022,(1):153-160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中国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同群效应,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内部存在着正向的同群效应;较大规模城市对较小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同群效应;较小规模城市对较大规模城市有正向的同群效应;相同规模城市之间也有正向的同群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不同规模的城市进行科学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群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城市群竞争力目前仍没有一致的定义。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群价值最大化的力量总和。在对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若谦 《价值工程》2015,(3):183-184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的载体、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本文简单介绍了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等。并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原城市群构建低碳城市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关于构建低碳城市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艳 《价值工程》2019,38(23):27-29
文章测算了中原城市群内30个城市2010-2017年制造业区位熵、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并基于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的空间相关性,为突破行政区划、从中原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佳源 《企业导报》2015,(6):183-184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选取19个指标对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进行分析,得出成分得分及城市竞争力排名。结果显示郑州、洛阳各项指标均位于河南省前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许昌、漯河等城市经济水平相对滞后。在中原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产业化发展,带领中部城市崛起。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SBM模型的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根据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完善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该区域城镇化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表现一般且区域间差异明显。(2)大部分城市存在期望产出不足、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3)经济基础、空间集聚水平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于长立 《价值工程》2012,31(34):321-323
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就是指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居住、健康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建设中需要构建强大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资讯     
《城市问题》2011,(10):102
河南将建中原经济区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