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斌 《济南金融》2001,(6):62-62
近年来,少数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和长期发展意识,错误地认为“欠债有利”或利用改制机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故意拖欠银行利息,或采取不存款、不还本、不付息、不往来的办法,逃避银行信贷监督,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破坏了银企关系,损害了市场信用基础,从而导致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一方面,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越来越高,风险日益增大,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金融部门贷款投放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企业资金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生产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缺乏保障,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不仅加大了金融业的经营困难,而且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净化信用环境,重塑银企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政、银、企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林声强 《福建金融》2005,(12):34-3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和企业之间应建立起怎样的关系才能促使银企双方的搜寻与配比成本降至最低,并能够充分利用信贷资金这种稀缺资源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效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银企之间的扭曲关系以及形成的原因,解剖“贷款难、难贷款”的现象,提出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主体共同努力建立协作式银企信用合作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4.
杨立芳 《现代金融》2006,(11):30-31
银企关系是银行和企业基于信贷行为产生的信用契约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银企关系是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从静态上看,银企关系是银行、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联系;从动态上看,银企关系是银行、企业以资金、产品、信息、技术为纽带.在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形成的平等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 《浙江金融》2001,(10):13-14,12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论国有银企信用关系的现状及其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王阳星 《西南金融》2004,(10):39-40
银企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如何构筑新型的银企关系,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以某欠发达市为例,对银企关系及现状、约束条件及其治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兴 《新金融》2000,(4):40-41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银行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银行与企业债务危机由于财政无力承担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补贴,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和维持国有企业运转就无可回避地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国有银行承担。从表面上来看,银行与企业间是商业借贷行为,但实际上偿还的可能性极小。另外,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非契约化。银行贷出的款项,既无法律保证,也无抵押担保。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企业逃债、废债、赖债,造成银行的呆帐、坏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就会倾向于不愿向企业提供贷款,或减少贷款量。由此形成的债务危机无疑严重地…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履约能力,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是银行健康营运的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国有商业银行只有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才能实现银行业的高效运转和效益增长.企业只有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以诚信为重,以信用赢得银行的支持,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可见,银行和企业都要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经营理念,在信用基础上密切合作,构建新型信贷联系的银企关系,双方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试述在信用基础上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履约能力,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是银行健康营运的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说,银行和企业都要在信用的基础上密切合作,构建新型信贷联系的银企关系,双方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彬 《金融科学》2000,(4):64-67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的健康运行,既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务,更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基础。本文从银行、企业以及政府等方面说明构筑新型银企关系所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