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窈窕淑女》是由萧伯纳的著名戏剧《卖花女》改编而来,是奥黛丽·赫本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该片所表现的语言行为充分体现了语言对人们地位或命运的影响和社会对人们语言行为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基础,从语言与性别、社会阶层、地域等角度分析该片人物会话。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包括死亡和爱情,人鬼之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的一个典型。一提及西方的鬼,最深入人心的形象莫过于吸血鬼,吸血鬼的爱很复杂,很深刻,也最惹争议。因为吸血鬼之爱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恋,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层面——同性恋。本文尝试从分析吸血鬼的同性爱情入手,说明了吸血鬼之同性恋的爱情本质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诗经·兔■》篇"肃肃"一词的确解,直接关系到整篇诗歌主旨的探求。历代关于"肃肃"的歧解主要纠结于其指人而言还是指器而言。本文从《诗》内互证、赋《诗》引《诗》、"肃"字本义及其狩猎实践等多重证据考察,发现其作为"恭敬貌"更为合乎事实。诗人由捕猎者的恭敬其事,预见其作为武夫之有勇有谋,可堪公侯好仇、腹心之大用。《兔■》实是一首歌颂武夫之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诗经》各译本、注本关于《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之"雨"的训释的梳理,发现存有两种注法:一是注为去声,作动词;二是不注。注者将"依依""霏霏"理解为描述动态之副词,不注者将其理解为修饰静貌之形容词,由此可知二者对于"雨"之理解亦并不一致。笔者以为各译本对"雨雪霏霏"之"雨"的注解差异实质上是注者将此视为破读还是如字的理解差异,其源于《采薇》末章首四句在语义和形式上的矛盾性。从汉语史的历时角度对"杨"之语义嬗变予以梳理,进而以"杨柳"旁证"雨雪",认为"雨"应读上声,作名词。  相似文献   

5.
施蓝  尹婷 《新智慧》2006,(1):33-33
有人说,美国总统掌管着政府的行政大权,而鲁斯的《时代》杂志却足以左右美国的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由此可见,鲁斯对美国人心影响的深刻程度。难怪当鲁斯去世后,约翰逊总统在给鲁斯夫人的电话里说:“整个华盛顿都感到悲哀,因为他真是个杰出的人。”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琵琶歌》的写法,但在创作动因上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异。相较而言,《琵琶行》的诸多创作动因更符合诗歌艺术的审美要求。正是这些创作动因上的差异导致了《琵琶歌》与《琵琶行》在艺术效果上的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8.
《午夜之子》是著名印裔英国作家拉士迪的代表作,涵义丰富,文中使用了多种后现代创作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戏仿,拉士迪成功戏仿了多种文化背景的作品,如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18世纪西方古典名著《项狄传》和古代印度神话,本文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恋恋楝亭——楝花楝诗与楝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楝”的资料搜寻及论述,将《红楼梦》置于“明清文学”的文史场域,再使之停格于透露作者曹雪芹家 族信息的《楝亭集》,可以体悟“一种文本,多元解读”的无限可能性,通过突破时空交叉论述的研究方式,进而建立文本 与文本间相互参详、对照对系。  相似文献   

10.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 卢浮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断臂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萨炎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相似文献   

11.
在曾经的创作中,迟子建对人性之善的追求甚至到了有些偏颇的程度,某些方面削弱了小说应有的现实意义。然而生活的磨砺给作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之经验,更是感之痛彻,这种现实的深刻认知悄然影响了她的创作,在《酒鬼的鱼鹰》与《零作坊》中,风格的转变已然呈现。然而,虽然作家的眼睛早已看穿了严寒、阴霾,也有狂风恶雨,但她并没有让猥琐、丑陋、罪恶、绝望占领她的文字世界。在寒凉甚至绝望时,她依然试图把恶俗的世界翻转过来,让我们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了《墨子》中“之“的所有用例,并结合例句详尽分析了“之“的语法功能。依据吕叔湘、王力、周法高、郭锡良等语法学家的理论,将“之“界定为指示代词中的泛指指示代词。认为“之“所指代的事物比较广泛,没有近指指示代词或远指指示代词指代事物那样强、那样具体,并逐渐趋于虚化。  相似文献   

13.
《全国商情》2011,(10):90-90
老子《道德经》,是一块珍藏了三千年的古茶饼。必须用水冲沏,才能品味其中的幽深芳香。奥修用深井冰水冲沏。所用井水,清洌晶莹,澄澈透亮,恬静无语;水中月华四射,是一轮皎洁满月的光辉。奥修之水冲出的道德经茶,茶色清亮,茶汤透彻,清香四溢,是初春的天地之气,清幽淡远,流转无形,飘逸无踪;是山涧溪水,清莹洞彻,盈满月光之精魂,蕴含万物之清香,品来令人满腹清灵,  相似文献   

14.
1949年4月,李次民著《编辑学》的出版,在我国编辑学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次提出了"编辑学"概念,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正式问世,开创了我国编辑学研究之先河,成为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5.
夏洛特·勃朗特在《简·爱》中,多次用到了“火”的意象,随着场景及主人公的经历和心态的不同,小说中的“火”也具有不同意义.它是温暖之火、希望之火,是审判之火、复仇之火.“火”的意象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已实施1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得已大幅度修改,使全社会企盼已久公司法实施的若干问题得到解决。本次《公司法》修改内容之广,涉及方面之多都是前两次修改不能比拟的。整体修改条文超过原法的一半以上。笔者参与相关条文修改讨论及对该法有关修改规定的学习理解谈几点体会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选取斗争叙事长诗这一内容丰富突出的类型,以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斗争叙事诗《嘎达梅林》和南方苗族《张秀眉之歌》为内容,主要用平行研究法,按文化圈作相互比较,浅析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仲裁与诉讼是处理民商事争议的两种形式,亦都是民事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历史透视、异同之比较以及互动关系的剖析,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在法律上正确设定和协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提及杨玉环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她有贵妃之衔,知道她备受宠爱.自唐以来,杨玉环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流变,《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杨玉环形象.单就《长恨歌传》和《长生殿》而言,就为我们塑造了杨玉环的不同形象,或深明大义,或恃宠而骄.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部作品中杨玉环政治形象、爱情形象、文学形象、历史形象的比较来分析她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王文婷 《新智慧》2005,(4):30-30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点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理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它不仅关系到家庭的贫富必哀,更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