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传统的西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的流动性陷阱中无效,但是,由于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百年发展,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茜 《经济师》2012,7(3):45-47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积极采取货币政策来挽救深受打击的美国金融市场。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传统性货币政策效果受到影响,美联储开始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采取了一系列非传统性货币政策。文章从"流动性陷阱"理论出发,对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演变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学者主张中国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而采用利率中介目标。凯恩斯因其以利率为关键变量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主张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过,凯恩斯也认为利率目标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当经济中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会失效,但后来的实证分析及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趋向无穷大的流动性陷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倒是存在“零利率限制”之虞。另外,单纯的利率目标还会因为缺乏货币政策“名义锚”而…  相似文献   

4.
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自从通货紧缩发生以来,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就有着一种倾向:治理通货紧缩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路是以凯恩斯的政策理论为依据的,其基本点是,通货紧缩时期,受流动性陷阱的影响,货币政策无效。通货紧缩导致流动性陷阱是人们判断货币政策无效的主要依据。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是我们选择货币政策之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我国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投资和消费的利率弹性是存在…  相似文献   

5.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不存在流动性陷阱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有效需求不足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建文 《经济问题》2001,(12):24-25
在我国目前形势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政、货币政策进入“流动性陷阱”已既成事实,要想走出陷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曾奕  艾小波 《经济师》2006,(2):21-22
流动性陷阱问题是目前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不同经济学家的观点出发,讨论了不同学者对流动性陷阱的不同见解,比较相互之间的异同。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状态,对流动性陷阱在我国是否存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蒲艳萍 《经济师》2003,(4):50-50,52
自 1 996年以来 ,我国已经 8次下调银行存贷利率 ,但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不明显。国内学者纷纷运用流动性陷阱理论加以解释。文章运用一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所表现出的特征 ,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 ,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经济虽然出现通货紧缩 ,但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 ,以利率下调为特征的货币政策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预期效应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深入分析了它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积极财政政策效力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促进经济回升扩大内需方面,我们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滑入了“流动的陷阱”,遂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一个“陷阱”问题,其政策效力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政策工具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使经济关系处于新的扭曲状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攀升.各国纷纷开足印钞机马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时重温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有利于选择货币政策出台的时机,避免信贷投放过多过快引起后期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避免陷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测算出我国的的货币政策的时滞在1.5年至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2.
楼洁洁 《技术经济》2003,22(10):16-17
一、引  言从 1996年至今 ,我国已经连续八次调低利率 ,按照常规理论讲 ,连续大幅度降息会迅速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一措施没有达到人们期盼的效果 ,总的来说 ,投资和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于是许多人提出了我国是否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疑问。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已降至无可再降的低点时 ,货币需求变为无限大。换言之 ,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 ,每个人都只愿持有货币。用凯恩斯的话来说 ,即“流动性偏好”变成绝对的。但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概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在现代金融制度下 ,…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货币增速剪刀差与资产价格相互作用机制的角度,对我国经济整体出现资金"脱实务虚"、"虚绑架实"现象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经济"脱虚入实"的途径和有效措施.结果表明,货币增速剪刀差与资产价格的相互作用存在区制性特征,在货币政策宽松而经济下行的区制内两者之间的作用增强.虽然当前中国未达到出现流动性陷阱的零利率条件,但是资产价格与货币增速剪刀差之间的作用明显加剧,而货币增速剪刀差又与GDP 增速呈逆向变动关系,表明存在低利率下货币政策空间收窄、有效性降低的风险,流动性陷阱风险仍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了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流动性水平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央行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有衡量流动性过剩规模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借鉴水力学理论可以推导出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以此估算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流动性过剩规模与股价、房价和通胀率的走势较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流动性过剩的机会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引导流动性流向金融市场,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将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配合;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低利率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台湾地区及日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央行在最近一波的景气衰退中被指为货币政策操作不佳,因其似乎只专注降低利率而忽视其它传递管道.货币政策在景气差的低利率时期是否能有效果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台湾地区货币主管部门在上一波不景气中也不断以调降利率作为因应,因此本文利用VAR(向量自我回归)模型分别针对台湾地区及日本这两段经济不景气的低利率时期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冲击反应分析显示,不论是台湾地区或日本在观察样本期间都得到货币政策无效的结论,其中台湾地区可能存在"投资陷阱";日本则发现存在"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7.
<正>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治理通货紧缩与反过剩已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从已经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来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太明显,以至有人提出“货币流动性陷阱”之说。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了投资快速增长。但在我国“弱财政、强金融”的格局下,靠财政增加投资的做法恐怕很难持久,而且单纯靠投资刺激经济也有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率规则、利率期限结构、利率走廊和利率微调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主要利率理论。近十几年来,前瞻性利率规则和流动性陷阱问题的讨论对泰勒规则理论做了重要拓展,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则从动态模型和货币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开拓。与此同时,利率走廊和利率微调正在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式。这些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世界经济秩序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造成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失灵的原因是利率不能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实体经济的业务动机和谨慎动机也会稀释一部分货币,但是在经济出现明显衰退的情况下,存在银行体系和居民大量持有货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刺激作用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问题已然成为全球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难题.由于流动性的去向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在对流动性问题进行内生化解释的基础上,结合趋势分析,利用非参数贝叶斯框架下的无限区制Dirichlet-VAR模型分析经济变量间的多元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得到考察变量间正向传导与反向倒逼的核心传导结构,据此分析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影响路径及流动性去向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宽货币”将导致通货膨胀,“宽信贷”将导致泡沫堆积;货币政策“新常态”处于渐进“稳态”阶段;被实体经济消化的流动性不是造成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重要原因,未被实体经济消化的流动性也不是股票市场过热的重要原因,但二者均受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