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巍柏 《西部论丛》2008,(10):13-13
自从深圳出来一个“千亿住房按揭贷款断供”的说法之后,媒体在断供问题上消耗的纸张,就不计其数。也难怪,有个从去年开始迄今还未结束的次贷危机在旁边警示,国内大小机构自然不敢对住房贷款掉以轻心,何况现在房地产降价的冲击,是一波接一波。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09,(5):22-27
十二、你要假设最坏的情况 现在房价一直跌,下一步就是我说的断供、金融危机,这个是很可怕的。再加上第五个因素,那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冲击中国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张粱  汪红 《东北之窗》2008,(16):45-48
深圳"断供"是苦肉计还是危机苗头在百度里敲出"深圳·断供"两个词,用时0.104秒,找到相关网页约283万篇,各方都纠结在"断供门"里。  相似文献   

4.
艾艾 《东北之窗》2010,(12):41-43
“货币贬值”、“信用危机”、“工人罢工”、“国家破产”,这是当下在欧洲民众和媒体当中频频出现的几个热门词。从冰岛到希腊,再到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愈演愈烈的国家债务危机犹如雪崩一般蔓延整个欧洲,震撼世界。欧洲到底怎么了?这场危机从何而来?这场危机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欧洲经济能否化险为夷?谁能拯救欧洲?会是在2008美国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色的中国吗?  相似文献   

5.
铁道部要求,各局要明确旅客列车销售商品品种、商品名录,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价格,向旅客公布,严禁销售“三无”及假冒伪劣商品。要保证旅客列车有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等供应,且不得断供。新规的重点落在了这“不得断供”之上。  相似文献   

6.
易宪容 《新财经》2008,(9):34-35
深圳房贷“断供”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是消费者真的还不起房贷,还是“炒房者”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世界。是“自由放任”之罪?还是“过度干预”之弊?现如今,我们又应当如何面对眼下的欧债危机?财经评论家、畅销书作家时寒冰的《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的出版,似乎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启示,并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世界经济怎么走?中国经济怎么走?迄今悲观看法多,乐观看法少。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见底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速还在下滑。中国经济能否抑制住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较快实现“软着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的危机,而是一直在体验房价快速的上升”。在当下的趋势与“危机”之下,中国应从房利美与房地美身上学什么?  相似文献   

10.
危机管理     
晓扬 《浙江经济》2009,(2):47-47
在金融危机还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当下,在和众多企业接触过程中,深切地感到,2009年是企业运行充满着高度风险之年,而如何掌控风险、强化危机管理无疑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胆识。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呢?如何理解危机管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章旌 《沪港经济》2007,(10):18-20
“美国感冒,全球打喷嚏”,这一效应再次得到印证。 今年8月,美.欧.日。澳等央行纷纷向银行注入巨资.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紧缺,这也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全球主要央行最大的一次联合行动。 各国央行巨额注资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风暴。 始于今年2月底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在历经数月的“发酵”之后,正逐步由美国蔓延至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致使次级抵押货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剧烈震荡…… 这场危机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多大影响?相对封闭的中国金融体系是否能抵御危机的侵袭?它给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带来哪些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傅勇 《西部论丛》2008,(9):12-12
一段时间以来,断供潮传闻被炒得沸沸扬扬,最近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新情况,耐人寻味:第一,多方报道显示,断供潮多半是一场有意为之的做秀,断供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断供所引发的不良贷款更不会拖垮银行:第二,尽管传言成分较大,断供潮还是引起了商业银行、银监局的高度重视,甚至国务院调研小组也已于不久前南赴深圳,调查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程岩  石菊红 《西部论丛》2008,(11):78-79
有句老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断供就是其中之一。自从银行开始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种业务,断供就如影随形地出现了。当然,最初仅表现为不为人关注的常态断供。  相似文献   

14.
反思“后危机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冲击不过一年有余,有关“后危机时代”评论就铺天盖地而来。作为对经济现象感兴趣的人,我很好奇,这个“后危机时代”怎么就来的如此之快?我们似乎有必要借这个题目来回头看看当时对危机性质的认识和估计,究竟哪些对头、哪些不对头。  相似文献   

15.
近期,“柴油荒”预警信号连连发出,从批发环节的断供,向终端的加油站蔓延。安徽、江苏、浙江、成都、重庆、武汉等地,频频爆出加油站无油可加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把现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危机频发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各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每天都会在新闻中大量出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各种危机信息撞击着我们的安全感。我们已经进入了创造财富和危机管理两种能力同等重要的时代,创造财富和防范危机同等重要。在突发公共事件日趋敏感的当下,政府如何利用新闻传媒树立舆论导向,如何把握媒介话语权?如何处理危机事件下的危机传播?又如何在危机传播下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这都是政府在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两周的高密度媒体曝光,康师傅和家乐福,国内最大的方便面企业和世界500强零售业巨头之间爆发的“断供事件”,在演绎了好几个版本之后,仍旧没有和解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深圳房市动向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一是长期以来高企的房价,二则是近来的“断供”现象。一时间,关于房地产救不救市的言论骤起,楼市博弈空前激烈,行业真相也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9.
顾美玲 《辽宁经济》2009,(10):44-45
当前,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人们在感受金融动荡、地产泡沫、经济衰退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了“杠杆”、“风险”和“证券化”这样几个词汇,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实质联系叫作—“金融创新”。那么,可否认为是金融创新造成了这场经济危机呢?金融创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金融创新在中国应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2009年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究竟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市场冲击?业界普遍认为:变革,是汽车产业冬天里的一把火。但是,变革与调整中的主轴或灵魂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