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在他的诗作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三是以绝妙的空灵之美达到禅意的终极境界。"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服饰观是在三代服饰损益因革的形制演变中形成的,其服饰观中所表征的君子人格、衣人合一的精神,是传统人文精神最显著的体现。认识和理解孔子的服饰观,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对三代以来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态度,及其对礼乐传统的赓续与革新的现实意义,进而观照民族学位服在当代文化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90年代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内有点评、解读《诗》近60首的丰富内容。它的面世,为学者们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珍贵的文献资料。本文拟以《诗论》为论本,主要从爱民众与性情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及其所特有的历史特色,同时还将通过《诗论》来挖掘其中所彰显的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利于有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们就很少注意诗歌的别的用途.其实,我们只要稍稍留意前人的诗话以及野史笔记、民间传说,就会发现诗的作用远非如此简单.诗歌,有时可以帮助警方破案,有时可以救国;诗可以用于军事,可以让人仕途得意;诗可以使人仕途坎坷,甚至命归黄泉;诗还可以使人免祸,又可以帮人了却官司;诗除了给人带来盛名,还可以促成爱情,成就姻缘;诗可以用来作为杀人的借口、求生的资本;诗又可以为民减负,可以作为拒贿的盾牌;诗还可以用来告状,还可以有助于产品推销;诗可以有用于产品推销,还可以用于表扬、批评和规劝.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早期儒学(孔子和思孟学派)诚信观的分析,说明诚信的必要性和实现诚信的修养方法,以及早期儒学的诚信观对当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从相关文献出发,指出目前对孔子“山水比德”旅游观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比德”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不能断然对孔子旅游观做功利与否的界定,并从中得出启示,以期对旅游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佛教宇宙观和生命时间观与南朝志怪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汉代之后佛教佛典的大规模传入,给中国士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极富玄想色彩的宇宙空间观念和生命时间观念,这些观念深刻的影响了南朝志怪小说,主要表现两个方面:在宇宙观方面,志怪小说中出现了佛教的地狱世界,及对这种地狱世界作类似于佛教佛典中的种种描绘,还出现了类似佛教"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空间结构。在生命时间观方面,志怪小说中出现了诸多"三生"故事及死而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呈现出"彼此隔膜""脆弱残破""悲剧底色"等特质。小说中"亲子之爱"的描绘,在审视交织着批判的立场下呈现出一种从旁支走向主线、从解构到重建的趋势。萧红在小说中对"亲子之爱"的描绘,既是作者亲情观在小说中的投影,也是作者独特文学创作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10.
论孔墨丧葬观的共同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为儒家的鼻祖,墨子为墨家的创立者。他们的思想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流派,但孔子和墨子的丧葬观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反对“厚葬”,主张“节葬”;反对“久丧”,主张“心”丧;以哀为本;反对人殉。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文化旅游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曲阜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孔子文化的推广进行了分析,并对曲阜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曲阜市要充分挖掘祭孔活动、孔子学院和修学旅游的文化内涵来推广其世界性的孔子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治疗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中国哲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孔子的思想中包含着大量治疗型智慧。其思想中客观存在着"由己者"与"由他者"的区分,"由己者"自身的高低层级区分和"由他者"自身的高低层级区分。正是在"由己者"与"由他者"的区分和相互作用下,孔子思想产生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形象在不同时代被不同程度地改变塑造,更有甚者把他定义为不食人间烟火、天生的圣人,以致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本文意在还原孔子的真实面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孔子形象。孔子并非是一个无所不知、接近完美的圣人形象,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有真性情,高兴了会唱歌,也会开玩笑,伤心了会痛哭,生气了会现于色,看不顺眼时也会骂人,甚至说些过头的话。做事有成功亦有失败,但知错就改,好学谦虚,既受人爱戴,亦会遭受诋毁。  相似文献   

14.
国学,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智、信,其精华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这种积极价值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渗透作用。课堂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儒家思想影响和渗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孔子终生致力于复兴东周,其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周游列国而“遭遇隐者”时尤为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对现代旅游景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论语》思想对韶山景区进行解读,发现在景区管理中存在忽视"为政以德",管理简单粗暴;忽视"中庸"之道,景区定位不准;忽视"人不知而不愠",缺乏对游客的合理引导;忽视"君子无争",利益相关者关系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借鉴《论语》的思想,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加强景区制度管理;应"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加强游客管理;应"揖让而升",合作共赢,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诗经》四言诗结构通例、孔子关于《关雎》艺术和意蕴的评论,先贤对诗词"乱"章的注释,对该诗结构层次剖析以及对诗歌文脉的解读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诗经·关雎》篇有存在错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札”。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札”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札”、“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宋代义理易学先驱、著名的教育家胡瑗,禀承孔子"正身"思想,强调为官之正。他认为,为官之道必正其心。当官就要有天下为公之心,有发而为善之心,有至公至平之心。同时认为,为官之道必正其欲。为官就要正己,正己必节其欲,必新其德,必控其情。他还认为,为官之道必正其近,而正近必先正家,必须择友,必须防近。特别是要防止身边的随从钻自己的空子,影响自己的清正之名,坏了国家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老子《道德经》通过修身、养德、惜民实现了对"王"身体的规训,而孔子则通过礼和仁实现了对"士"身体的规训。从老子王之身体规训到孔子士之身体规训,体现了随着时代生产力发展,尤其是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身体规训的变化,在身体发展史上,产生了契应于中古"道-学-政"传统的重大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