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进福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福建低碳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能否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组织等经济主体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是推动福建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市场、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组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机制缺陷,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经济主体激励不足问题.本文试图以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组织这3大参与主体为切入点,针对其各自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个有助于推进福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激励框架.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发展低碳经济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必要举措。中国是世界上产生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不可忽略的问题。然而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历中,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行为主体,选择与需要有着极大不同。所以,相应激励机制的产生对发展我国低碳经济起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激励机制也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企业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建立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最优激励补贴与企业的风险规避度、外界不确定因素方差、努力成本系数负相关,与企业节能减排产出系数和过度自信水平正相关;当企业的过度自信水平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时,政府的激励补贴强度以及期望环境收益都要大于企业完全理性时的情形;当企业的过度自信水平超过一定约束条件时,政府的最优激励补贴以及期望环境收益小于0;企业过度自信的容忍度与企业风险规避系数以及外界不确定因素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是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是一种节能型经济,它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在不断发展的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要不断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以及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低碳营销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客观必然性,并探讨了企业如何实施低碳营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即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 Low - carbon Economy)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文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新挑战,从而提出了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对策,即企业必须优化能源结构,优先开发低碳技术,强化环保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国内煤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并就如何更好的发展实现低碳经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低碳营销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然后分析了低碳营销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机构、环保组织和企业主体三面出击,构建促进企业低碳营销的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创新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机制—依托河北省重大项目,实现低碳核心技术的突破;建立低碳技术示范区,推广适用的低碳技术。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创新机制—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一步就是逐渐改变以GDP为主导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强调碳排放及其他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财政管理体系创新机制—加大低碳财政投入,全面扶持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发展;完善低碳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的效率。碳税征收方式方法创新机制—遵循市场机制在碳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省内碳交易平台,逐步融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0.
王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90-191
根据当前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石油企业作为高碳行业,势必需要向低碳行业转变,针对这一机遇和挑战,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来探索中国石油企业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之路。根据当前中国石油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对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促进全球生态平衡。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资金。在低碳经济产业资金链较长、投资规模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情况下,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融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融资机制的现实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几点完善低碳企业融资机制的途径,旨在融资方面支撑低碳技术的创新,从而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借助良好的经济基础、政策环境、人才聚集和地缘优势,无锡的私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己成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止2004年底,无锡共有私营企业6万多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近70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无锡私营企业总注册资本己具相当规模,是国有及集体企业注册资本总数的1.07倍。私营经济发展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但是,对照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和形势,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物流是针对传统物流的负外部性,基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物流模式.企业物流绿色化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还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文章设计了信息不对称下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委托一代理激励模型和企业物流绿色化的政府监督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如何订立优化激励合同,以及政府如何选择可行有效的监督力度.分析结果为政府激励和监督企业推行绿色物流模式进行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建构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强国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社会机制建构是关键。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15.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做好物流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研究我国物流业在低碳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全球机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实践催生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推动人类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相关领域国际协调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目前,低碳经济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动因入手,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着重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机制以及低碳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逆向渠道体系是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前提条件,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逆向渠道涉及到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回收机构等诸多成员,每个成员各有其作用。因废弃资源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逆向渠道的构建可以有多种选择。构建我国逆向渠道体系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点做好相关立法、建立合理的付费机制以及对原有渠道的整顿和规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认为煤炭经济生态圈是"十二五"规划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主体功能区"模式在煤炭富集区和煤炭产业的具体表现形态。文章在系统分析与借鉴经济生态圈与煤炭经济生态圈相关理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基于煤炭产业特性界定了煤炭经济生态圈基本概念与内涵,并从系统科学视角,揭示了煤炭经济生态圈系统要素和层次结构,认为其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等三类要素子系统组成,并存在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圈层,进而从空间、关联、动力与生态等角度阐述了煤炭经济生态圈系统的单核心完整性、强联系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性与低碳性等四个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在煤炭经济生态圈演进中,煤炭产业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行为主体,政府是其主要推动力量,煤炭资源与生态环境分别是外部环境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20.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型经济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以资源工矿型城市为例,论述了生态型经济的紧迫性和战略思路、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