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贷款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贷款管理时不但要将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分类方法来使用,更重要的是透过五级分类的理念,来指导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预见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加强贷款质量管理,2002年我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近期,我们就山西省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特征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也即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办法.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保全银行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6.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银行根据贷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一种管理办法。因而。贷款的风险管理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施行贷款分类管理可有效克服采用“一逾两呆”分类方法在贷款质量监督和评估中的滞后性。按贷款分类结果来分析判断贷款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以此来揭示贷款真实价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江小丽 《甘肃金融》2003,(11):78-79
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逐步实行了以风险为基础的五级分类管理.据调查,分类过程中潜伏着风险隐患,制约和影响了贷款分类管理水平,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9.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商业银行早期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高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2002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全面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对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质量.加强贷款管理及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引起各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记录为主的一种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含贷款分类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刻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进一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必须要做好下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五级分类本身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家底,发现贷款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加强管理,保证信贷业务健康、高效、持续地发展。一、抓好两个建设。即抓好信贷制度与信贷队伍建设健全的制度是业务安全运营的前提与保障,是保证业务程序化、规范化操作的基础。《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贷款分类的一个重要前提。但通过五级分类后,目前仍可发现一些工作随意、无章…  相似文献   

14.
贷款五级分类法是一套对银行的信贷质量进行评价并对贷款机构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方法。经过几年的试点,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12月19日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明确从2002年起我国各类贷款机构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从而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王康 《现代金融》2005,(12):15-1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既便于监管当局动态地掌握贷款形态.又可适时提高农信社贷款质量、及时化解信贷风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阜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银监局和江苏省联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一、信贷人员素质低与五级分类准确定性的问题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较,更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风险程度,但其工作量大、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分类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业务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具备计算机、会  相似文献   

18.
19.
林创胜 《金融博览》2006,(10):42-43
通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农信社的信贷规范化管理正迈上新台阶。贷款五级分类可以真实反映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的情况.纠正了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目前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仍然存在五大矛盾.需要采取相应的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