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思 《中关村》2009,(1):46-49
随着美国华尔街顶尖投资银行的土崩瓦解,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开始以快速蔓延之势席卷全球,在我们感受到冬天带来的寒冷气流后,全球经济也正开始准备接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各界企业纷纷准备“过冬”,企业领导者对这次金融环境的变化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面对同样不济的金融市场该怎样审时度势的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辜胜阻 《中关村》2012,(8):92-93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全球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危机,美国的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经济陷入萎缩.能否摆脱危机关键看实体经济的表现。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美国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总量的5.4倍,欧元区是5.2倍,日本是6.5倍。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实际上是人们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的一种反应。美国政府从后工业化、去工业化到现在的再工业化。就是要改变产业的空心化现状。  相似文献   

3.
洋人才攻略     
杨丽媪 《中关村》2009,(3):38-40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海归回流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非华裔金融人才到中国淘金。金融领域只是全球化人才争夺战的前沿阵地。对于那些致力于全球化的企业,整合全球人才为我所用,本来就是这些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而如何充分发挥“洋人才”的作用,也成为企业成功走向全球化舞台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09,(3):48-48
华尔街是世界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美国总统奥巴马向金融高管发出“可耻”分红的“雷人”狠话。事出有因:金融海啸横扫美国实体经济,老百姓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查有实据:纽约审计署披露,2008年华尔街的高管们共拿到184亿美元的大“红包”。鉴于此,奥巴马放言,“美国人明白,我们已陷人黑洞,必须自拔。民众指望金融高管填平黑洞,他们却将黑洞越挖越深。 ”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9,(2):34-37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不仅承载着美国民众摆脱金融危机的诉求,而且其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大力兜售的“绿色经济运动”(Green Economy Act)也寄托着复兴经济的希望,毕竟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以开发新能源和节能为主题的“绿色新政”将被看作是未来美国经济成长的最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林抚生 《中关村》2009,(8):44-45
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案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泡沫的破裂。就其深层次的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罪魁祸首之一。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韩永飞 《中关村》2012,(4):96-96
美国人占领华尔街的浪潮并没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昙花一现,现在还在持续,并开始占领国会山。2011年底我问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教授。如何看占领华尔街。他说。这伙人疯狂。看来,在美国的中上层,并没有充分理解这次浪潮的意义。99%的人共同焦虑、愤怒,即使没有占据电视、网络和报纸,也是社会的主流诉求。  相似文献   

8.
叶雷 《中关村》2011,(12):92-93
在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衬托下,世界经济似乎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值得高兴。但也应未雨绸缪:中国的繁荣怎样才能避免昙花一现?毕竟“国富”的辉煌还掩盖不住“民穷”的现实,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不到美国的十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11,(11):30-3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透过表象看本质,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让西方引为自豪的“金融体系完美神话”破灭。时下西方经济“大萧条”,至今也未能恢复昔日之元气,甚至让世人怀有“第二次探底”之虞。如何克服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西方政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坤 《中关村》2009,(4):48-49
今天,在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极有可能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历史面前,谁最有机会“借机”快速崛起而鹤立国际?毫无疑问,世界都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际集团(AIG)巨额分红事件引发广泛的争议。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AIG高管非但不思检讨,反将政府救助的资金用于分红,从而“造就”了73名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位领奖640万美元。此举,引发美国“上自白宫国会、下至平民百姓”的满腔怒火,“这是侮辱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沙磊 《中关村》2008,(12):61-61
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也许真的需要“刺激创新、崇尚变革”且深刻体悟“硅谷精神”的“危机时刻的庄重总统”奥巴马去拯救。  相似文献   

13.
张欣档案1965年生于北京,1990毕业于苏塞克斯大学(SussexUniyersity),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毕业于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就职于美国华尔街高盛银行(GoldmanSachs),后加入旅行家集团(Travslers Group),1995年回北京与丈夫潘石屹共同创建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SOHO现代城、海南博鳌蓝色海岸、建外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以及正在被众人关注中的SOHO·尚都。2002年,在威尼斯双年展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2004年1月,获得“万宝龙艺术赞助”大将;2004年5月,获得由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4年“亚洲之星”称号。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5日晚11点40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上市。一夜之间,“百度”惊人地变成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当天股价最高突破150美元,收市时股价涨幅高达354%,成为继2004年8月Google上市之后席卷华尔街最强劲的一只新股。“这是一个奇迹!”业内人士对这一结果普遍感到震惊。百度上市,预示着互联网第二春的到来,一个中华网、新浪网、盛大三个资本里程碑之后新的时代真的来临了!  相似文献   

15.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2):9-9
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搅得周天寒彻”。中关村的产业结构、所用资源、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更接近“知识经济”的范畴,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要轻一些。中星微的“星光移动”手机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突破1亿枚大关,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中关村人应该也一定能够对化解金融危机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9,(7):13-13
中国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日渐成效,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时下的世界舆论,有一种反常态的现象却值得我们警惕。诸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放言“虽然中国经济规模目前只有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但它可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  相似文献   

17.
张锐  CFP 《中关村》2006,(9):46-49
没有豪华的鸡尾酒会,没有招引媒体的热闹追踪,更没有气派恢弘的登基大典——杰米·戴蒙走上摩根大通CEO宝座时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低调与自然。尽管如此,华尔街几乎所有的银行家依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魅力男孩”的祝福与青睐。走近杰米·戴蒙,人们感知到的不只是其超凡的金融智慧和才识,更领略到了这位“华尔街神童”推动金融帝国建立的真实本领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没有豪华的鸡尾酒会,没有招引媒体的热闹追踪,更没有气派恢弘的登基大典——杰米·戴蒙走上摩根大通CEO宝座时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低调与自然。尽管如此,华尔街几乎所有的银行家依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魅力男孩”的祝福与青睐。走近杰米·戴蒙,人们感知到的不只是其超凡的金融智慧和才识,更领略到了这位“华尔街神童”推动金融帝国建立的真实本领和力量。16年的师徒恩怨1998年11月1日对于戴蒙而言绝对是一个终生难忘的“黑色的星期日”,因为这一天,戴蒙被自己追随了16年之久的师傅、花旗集团掌门人、桑迪·韦尔无情扫地出门。而…  相似文献   

19.
顾列铭 《中关村》2011,(9):48-49
2011年4月11日,美国华尔街,一批特殊的客人,引起全球财经媒体的关注。 中国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此举办“中国动力——复星之夜”主题聚会,并郑重宣布:复星正从一家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向投资集团转型,重点利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机,在全球范围内对接及募集优质资本。在未来8至10年里,复星将成为一家管理万亿元规模资产的投资航母。  相似文献   

20.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2008年7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本刊顾问吴敬琏教授,在上海参加《解放日报》举办的文化讲坛时,曾“孤独”地发出“雷人”的警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上”。吴老的“警示”,不幸而言中。接续就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搅得周天寒彻”,美国混乱,欧盟恐慌,失业陡升。所幸中国政府“化危为机”,大手笔投入资金,度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