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某市A公司原是国有企业,使用的土地是由国家无偿划拨的。1998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时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近几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正准备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2.
郭双  程柏树 《财会通讯》2004,(11):59-59
国家所有者财务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对其出资及其运行状态所进行的管理,确保出资的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是“国家所有者财务”和“资产经营者财务”的统一。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之一和其他出资者一道,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委员形式直接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如有关资本权益变动、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就已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但土地政策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则是90年代以后的事。以1992年出台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土地资产管理暂行规定》为发端,10多年来,我国针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租赁经营、企业并购、破产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实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土地采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国家授权经营和保留划拨等处置政策进行了明确规范,形成了改制企业土地资产处置的政策体系。国有土地出让政策、国有土地租赁政策、国有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政策和国有土地国家授权经营政策…  相似文献   

4.
一家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本金,资本金的投入者一般称之为出资人。出资人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自然人。一般来说,由国家出资建立的企业,称之为国有企业;而由自然人出资建立的企业则称之为私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企业的设立可以独资,但也可以由多个出资人共同出资来设立。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国有企业是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由国家出资的企业,管理者代表国家履行其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责,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与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资产的闲置与流失,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所有者财务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对其出资及其运行状态所进行的管理,确保出资的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是"国家所有者财务"和"资产经营者财务"的统一。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之一和其他出资者一道,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委员形式直接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如有关资本权益变动、重大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财务预决算的审批、投资项目的决策、利润的正确分配等,资产经营者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负责日常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极为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出资者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被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基本上全部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21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国有出资人有权向出资企业收取国有资本投资收益,标志着国有企业经营收益全部留存企业的时代已经结束,出资企业按规定向出资人缴纳国有资本收益已实现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2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发布了《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从6月1日起,在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不含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境内外各级企业及其投资参股企业正式实施。现笔者通过分析国有产权登记的动因和目前中央企业产权登记存在的问题,就中央企业如何贯彻执行产权登记办法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状况日益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产权状况也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集团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全资或控股企业(或公司、有限公司)而形成的以母子公司为运营主体的企业集团,本文主要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出资设立的企业集团。国有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面临着集团内部、外部复杂性事务,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程序、法定程序、外部程序等“三项程序“管理,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某市A公司原是国有企业,使用的土地是由国家无偿划拨的。1998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时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近几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正准备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3.
任何国有企业的最初形成都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这是由国家所有为决定因素的。国家所有者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不能直接行使出资功能和经营功能。国家必须寻找专家委托其代行出资功能和经营功能。所以国有企业一形成就出现了国家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此,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不会经历两权不分离的过程。企业的产权分权过程可分为两权合一和两权分离两个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经历这两个阶段,而国有企业只是以两权分离作为其历史起点。国有企业不会经历两权不分离的过程意味着这样的事实:在进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劣比较中,不能…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转制使国家对于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国家作为出资不再干预法人资产的经营,而是通过控股及产权交易,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无论改制改组后企业所有制形式如何变化,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是审计机关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近期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着侵犯国有资产权益,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财政、会计政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有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想方设法降低企业原有国有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对原国有企业创造的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剥离,供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甚至利用企业改制之际,将企业的部分资金转为集体资产,变国家为集体或个人所有。二、有的已经改制为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通过虚构出资等形式,在红利分配上做文章,把国…  相似文献   

16.
张金德  高昆 《活力》2010,(8):72-72
一、国家出资企业应收债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国家出资企业应收债权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几年前国家出资企业应收债权的管理状况.现在国家出资企业对于应收债权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国家出资企业对于应收债权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及时清收应收债权.致使部分应收债权超过了诉讼时效,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一是根据国务院授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 ,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 ;对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二是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 ;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 ,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四是通过统计、稽核对…  相似文献   

18.
国有公司制企业的性质 国有公司是最终产权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立的企业.典型的国有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也属国有公司.国有公司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制企业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政策点击     
财政部等三部委:国资矿权出让收益中央地方“二八”分成日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联合发布的《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价款收入按固定比例进行分成,其中20%归中央所有,80%归地方所有。据了解,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包括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机关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出资(包括中央财政出资、地方财政出资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勘察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时所收取的全部收入以及国有企业在申请国家出让其无偿占有国家出资勘察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时按规定补缴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运营机构统一为国有控股公司   国有控股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设立,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授权,以持股方式从事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公司法人.国有控股公司是国有(全资)公司.它是国家(政府)出资设立的,其资本全部是国家直接出资,不能有国家以外的其他出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