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费是企业为推销、宣传本企业的产品而发生的支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有关内容,对广告费的税前扣除的新规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税收流失,促使企业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避免企业的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业务招待费如何税前扣除 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纳税前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对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额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也称应酬费用),在下列规定比例内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含1500万元),不超过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企业的广告费是指企业为销售房产对外进行宣传而发生的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对房地产企业广告费的税前扣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确定扣除的基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广告费的扣除基数是房地产企业销售开发的房产而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二、确定扣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实行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即外资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两者在法律级次、纳税人确定、税前扣除项目标准和范围、税率水平和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据统计,目前企业所得税的平均税负,内资企业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6.
超额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税前扣除,结转扣除方法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结转扣除有很大不同,其中结转扣除的顺序尤为重要,要准确完整地填报《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等申报表,必须正确理解政策精神和填报说明。本文以网络上广为传播的纳税辅导文章作为实例,分析解读公益性捐赠支出结转扣除的计算与填报。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下发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犤2000犦84号文下发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2000年1月1日起执行),后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因会计制度与税前扣除的发文部门、执行时间和侧重点不同,企业会计处理与所得税计算差异很大。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先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交税时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由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十分分散,会计人员对其范围和标准难以全面了解,本文试将企业所得税税前…  相似文献   

8.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由于应收账款中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而造成的损失。对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的财产损失包括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发生的坏账损失。企业应收、预付款项发生的坏账损失申请税前扣除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少企业都免不了要支付一定的滞纳金、罚款和违约金等,这些支出应如何进行帐务处理呢?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企业因未履行经济合同、协议而向其他单位支付的赔偿金、违约金、罚息等罚款性支出,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等,其性质是企业正常营业活动以外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当体现在经营损益中,允许在计算税前利润时予以扣除。然而,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都不能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收益与纳税所得之间便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税收筹划与规避税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亮点是体现了"四个统一和一个过渡"。"四个统一"即:内外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为25%的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  相似文献   

11.
企业清算,是指企业依法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对其财产、债权、债务进行的全面清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依法进行清算时,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指出:“清算所得,是指纳税人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计算方法如下:1.全部清算财产变现损益=存货变现损益+非存货资产变现损益+清算财产盘盈。2.净资产或剩余财产=…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相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3号,以后简称"3号文")和《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号,以后简称"9号文")。新的政策继续允许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实施期限自2014年1月1日起延续至2018年12月31日。上述政策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一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等收入,进行法定的生产成本、费用和损失等扣除后的余额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法,就是指调整国家与企业等纳税人之间在企业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2000年 5月 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在新《办法》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处理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企业计算所得税的应纳税额产生影响。 一、固定资产成本确定的差异 固定资产在所得税法中的成本确定与会计计价基本相同,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原则。主要差别有以下几点: 1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计税成本为零。虽然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在再转让或处置时将确认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盘盈的固定资产要转为营业外收入,但因其取得时企业未支付代价,所以在所得税方面其…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目前会计与税法的改革趋势看,各自正朝着相对独立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国家税务总局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基础上,于2000年发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又发布了一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两者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计价、折旧、减值和修理等问题,分别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本文试作如下比较分析。一、关于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的比较(一)固定资产分类会计准则没有对固定资产分类作统一的划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标…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下发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0]84号文下发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2000年1月1日起执行),后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因会计制度与税前扣除的发文部门、执行时间和侧重点不同,企业会计处理与所得税计算差异很大.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先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交税时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由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十分分散,会计人员对其范围和标准难以全面了解,本文试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与相关会计制度的区别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供企业会计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实行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即外资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两者在法律级次、纳税人确定、税前扣除项目标准和范围、税率水平和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据统计,目前企业所得税的平均税负,内资企业为25%左右,外资企业为12%左右.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分而治之",导致了内资企业被"歧视",而外资企业则受到"超国民待遇"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加剧了我国内外经济严重失衡,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两税合一"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谈起,分析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所得税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起,业务招待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了新的标准,但直至今日仍然存在具体定义笼统,仅采用简单范围列举和费用扣除只有一个标准、缺少灵活性的问题。因而,提出加强企业管理和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从制度本身去完善的建议,希望对更好地解决业务招待费相关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企业所得税法,胡锦涛主席签暑第6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布意味着目前内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资企业适用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要合二为一。合并后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由于内资企业法定税率由33%降低了8个百分点,且扩大了税前扣除标准,缩小了税基,企业的实际税负明显低于25%的名义税率。  相似文献   

20.
企业清算,是指企业依法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对其财产、债权、债务进行的全面清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依法进行清算时,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指出:"清算所得,是指纳税人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计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