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什么是盈余管理?目前存在不同的表述。本文采用狭义的盈余管理概念,即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运用判断以改变财务报告,从而使自己获益的行为。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与盈余管理同时并用的还有利润操纵、利润管理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并无严格的区分。从手法上来看,会计变更也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至于合规合法,盈余管理的手法恐怕很难讲都是合规合法的。  相似文献   

2.
有关盈余管理 (earningsmanagement)的研究在国外会计学界已有 2 0年左右的历史。在我国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推进 ,对盈余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也陆续出现。理论界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盈余管理称之为管理 ,不是利润操纵。不同之处在于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或是在现有的法规制度框架之下以寻求有利于己的财务结果 ;也有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可以与利润操纵相提并论 ,二者并无严格区别 ,盈余管理的手法同利润操纵一样是不合法规的。笔者认为 ,在完善的制度框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利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更为突出是滥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动机的不一致。另外,从会计角度看,利润操纵的存在与现行会计所采用的原则与方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会计盈余是会计工作对外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它不仅是企业签订契约的基础,也是评价契约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企业通常会对会计盈余的生成和披露进行管理,即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避免税收管制、避免债务违约、获取最大报酬等目的。盈余管理有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不合理的盈余管理,应区别对待并加以规范引导,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易与利润操纵相混淆。本文通过辨析我国企业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不同之处,使企业和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盈余管理。对于利润操纵应严厉惩罚,而对盈余管理则应区别合理与不合理,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一、利润操纵简述 关于对利润操纵的认识,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将利润操纵等同于西方会计文献中的盈余管理,即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发行新股、避免报告亏损等目的,管理层操纵公司报告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现有大量的研究更多地是关于两种常用的盈余管理方式:应计利润操纵与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然而少有文献研究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分类转移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将通过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从其他方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看清上市公司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的行为选择,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司利润操纵的十大手段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旭华 《财会月刊》2005,(12):28-29
利润操纵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微端表现,是滥用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简称“公司”,下同)存在着不良的利润操纵行为,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桂明晖 《四川会计》2003,(10):22-23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利润操纵,但它同一般意义的利润操纵有所区别。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虚增虚减利润。而盈余管理则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在职业判断中规划交易,使得企业的经营行为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首先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收益来帮助企业合法合理地避税。其次,在合理范围内谨慎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以维护企业和其他利益关联者的利益。然而,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管理行为,适度使用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也是财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体现。如何规范盈余管理,制止利润操纵,对于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城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和方式日趋多样。基于各种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同时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在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中,通过企业合并来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典型且对投资者危害较大的一种。盈余管理又称利润操纵,其产生主要是由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和会计信息客观存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对股价走势、贷款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等方式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企业能够借助会计手段调  相似文献   

11.
Through discriminating the concept of unre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rofit manipulation, the paper ascertains the concep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agent, game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etc., and then subdivides its content.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研究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作用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导致管理层利用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善于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并购事件的发生,会削弱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当首次收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管理层倾向于利用应计利润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随着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次数增多,管理层转而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市场环境越透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抑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2018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推开为准自然实验事件,以前期未试点城市辖区内的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离任审计政策下企业盈余管理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离任审计推开后,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主要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销售操纵调增业绩,由于环保投入的增加,企业费用操纵反而减少,产品成本操纵则因其短期内加大环保成本而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检验发现,尽管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采用盈余管理调增业绩,但事实上它们的真实业绩并未受到离任审计的显著影响。此外,较高的融资约束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会加剧离任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利润操纵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利润操纵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利润操纵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利润操纵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利润操纵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秀燕 《价值工程》2010,29(27):1-3
会计信息失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操纵利润是其主要目的。本文具体分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方法,并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便近一步消除或抑制利润操纵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视角,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CEO持股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研究发现:CEO持股能够抑制民营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且随着CEO持股比例的增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下降,说明CEO持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冲突,实现协同效应;董事长与CEO两职兼任时,CEO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会加强;深入研究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企业长期业绩,而CEO持股能够降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给公司业绩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支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CEO持股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研究过去一直是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但实务界日益呈现的证据表明,应计利润操控并非盈余管理的首要方式,管理层在面临实现特定盈余目标的动机、受限的应计利润会计自由裁量权、后安然时代国际上从紧的会计准则、管理审查和股东法律诉讼的风险时,都可能通过实际操控影响现金流从而管理盈余。对实际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探索能够拓展当前有限的盈余管理研究,有助干改善公司治理、提升盈余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更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对国际现有实际活动操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具体包括实际活动操控方式识别的相关研究、实际活动操控经济后果及投资者反应的相关研究、应计项目操控与实际活动操控关系的相关研究;然后着重分析了实际活动操控手段的四种计量模型,最后总结了当前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局限性,为拓展我国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及提高盈余质量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REM) activities can increase adverse selection risk in capital markets. Due to their opacity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their implications, REM strategies may increas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mong inves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equity market. To estimate the level of adverse selection risk we use a comprehensive index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measures proposed by the market microstructure literature. For a sample of Spanish listed firms, we find that firms’ strategies of increasing earnings through REM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ose firms that meet last year’s earnings. Our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garbles the market, enhances private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exacerbat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stock market.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with narcissistic tendencies are more likely to execut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because of pressure to fulfill earnings threshold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CEO who exhibits high narcissism is mo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earnings management to compensate for her/his performan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EO narcissism directly influences financial decisions. Considering the earnings thresholds, firms with a more narcissistic CEO experience a regulatory effect on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CEOs manipulate earnings to satisfy three primary earnings thresholds: prior year’s reported earnings, zero earnings, and analysts’ forecasts. Our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CEOs engag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to fulfill positive earnings thresholds and analysts’ forecasts. We infer that CEOs use the abnormal production cost method as an underlying mechanism to increase reported earnings. Our findings help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arnings manipulation to assist investors with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会计-税收利润差异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由于自身存在"利税分离"的特点,其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更加注重财务报告成本和所得税成本的衡量,更倾向于采用非应税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