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平 《魅力中国》2013,(22):293-293
性别歧视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英语文化的视角去解读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的历史根源,分析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在英语文化中的表现及给语言研究者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当然在语言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性别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汉字中的女旁汉字以及第三人称“她”和“彼女”这两个方面为中心,深入分析中日两国汉字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言语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差异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社会传统观念造成的性别歧视,在英语中表现为一种语言现象,女性运动提出"妇女通过语言获得解放",为语言走出性别歧视的误区,实现语言中性化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英语是一种性别歧视比较严重的语言,也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性别语言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义等方面。语言性别差异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生理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本文从英语的构词、词义、词序、男性词的泛化、女性词由褒到贬的变化和婚姻六个方面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6.
man(男人)和woman(女人)构成了人类的两大性别.性别一词在英语中分别用sex和gender表示,不同的是,sex是以生理为基础的男女标志,只表达生理意义,而gender是以男女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地位为基础的男女标志,表达男女性别中的社会文化作用和意义.本文的探讨正是建立于此,即通过对man和woman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来阐释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本文从英语的构词、词义、词序、男性词的泛化、女性词由褒到贬的变化和婚姻六个方面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8.
周艳  李林 《魅力中国》2011,(17):213-213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就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中国性别语言研究仍不成熟。作者试图通过本次的研究来弥补这个空缺。基于语言学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宗教、历史、社会三个方面谈论性别歧视的文化因素。另外,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详细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9.
“那可儿”一词是在蒙古族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的演变充分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的历史变迁,成为人们观察其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化石”。同时,它也给我们说明了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变化、丰富和发展。而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0.
尤丽洛 《魅力中国》2010,(14):26-27
一、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已不是一个鲜见的社会现象。?全国妇联去年9月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明显感受到性别歧视。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通过采访也发现,许多代表都谈到了这样一些现象: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都高于男生,她们企图借考研来暂缓就业压力,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有两种表现形式:言语和非言语委婉语。言语委婉语涉及死亡、性爱、个人隐私、教育、性别歧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牵涉政治、军事、社会经济事件、国际关系、种族主义以及对人的称谓和大众传媒等领域。非言语委婉语涉及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各个方面。委婉语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反映,它的使用因受到人类所接受的不同文化以及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的影响而千差万别。英汉两种语言对委婉语的使用正是如此,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王梓 《理论观察》2011,(2):174-17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闻语言是用于表达、传播新闻事实的规范化语言,它是社会语言的反映,因此,新闻语言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就是说,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推动了新闻语言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少霞 《黑河学刊》2006,(3):114-116
我国目前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普遍存在,就业歧视问题严重,社会性别意识严重偏离社会现实。性别歧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等原因。加大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宣传;采取各种措施将“性别亏损”转为由社会承担;实行消除性别歧视立法,依法根除性别歧视;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等是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张港 《理论观察》2003,(6):70-71
黑龙江的“知青语”产生于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之中,是语言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使用于下乡到黑龙江的京、津、沪、浙、哈等地的知识青年之中,是一种奇特的“群体用语”。黑龙江的“知青语”在语音上“各自为战”;在语汇上“精华互补”;在借词上“丰富壮大”;在风格上“调侃幽默”。知青语言作为历史上绝无的,以后也很难出现的语言现象,尽管其存在时间前后不过十几年,但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却要长远得多,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产生、发展与它所在的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语言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不平等,得出如下结论:语言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但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平等。因而,只要各国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语言主体的素养不断提高,语言不平等现象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韩世鹏 《特区经济》2007,(2):162-163
性别歧视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它使女性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处于社会的较低层次,而且也不必要的降低了经济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男女雇员由于个性特征差别引起的工资差异的重要性,将雇主的偏好划分为主动性歧视和被动性歧视,并重新认识性别歧视及Becker关于歧视的理论。从而对解决性别歧视的对策与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在交际中,通过它,避免语言过于直陈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同时,在政治事务中,也为某些行为起了一定的掩饰作用.只有对委婉语,特别是英语中较为广泛的用法进行细心的研究,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教学既要重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语篇分析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中心,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增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能使跨文化交际变得和谐且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即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反映,又是社会的变迁。民族融合的写照。地名之所以属于文化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风土民情和古今史证,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的语言单位和语言现象,它从独特的角度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本文从委婉语的使用范围和特征等方面对英语委婉语进行探讨,并揭示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