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全面了解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们对广东104个建制村进行了调查,现就百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城市工业扩散、特色产业开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型农业等五种支撑模式.提出了城乡产业转移不能转移工业污染;特色产业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自主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业产业化要注意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并且不能违背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是云南贫困乡镇之一,但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具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独特条件。本文从大山包乡的现状出发,寻求符合大山包乡实际的发展思路,围绕发展思路探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并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已出现“男工女耕”现象。农村妇女已托起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相当一部分妇女通过辛勤劳动、勤俭持家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逐步担当起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角。本文通过对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论述与思考,在肯定农村妇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的同时,提出了农村妇女实践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 1996年四川巴中等一些贫困地方,以村为单元开展农村扶贫。1997年、1998年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巴中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组织贫困地区学习、推广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的经验。新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新世纪头10年选择1万个贫困村开展“万村扶贫”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村为单元、综合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新村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这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它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它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它既要注重推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处理好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2.
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与当前边疆贫困地区农村的现实,决定了完成这样历史重任绝非朝夕之功。在镇康县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的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急与缓的关系,既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又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远与近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点与面的关系,既鼓励基础好的村落先行一步,建成示范村,又要用典型引路,用榜样带动,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实力有了显著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突破了3万亿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告诉我们,现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是该到重视和解决农村问题的时候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这是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迎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赞赏。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新课题,到底应该怎样建设,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从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把握和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思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地区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上思县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思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地区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上思县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处金沙江边干旱热河谷地区的捏池村,距永善县西南部的务基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幅员面积18.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村总人口540户2409人,居住彝、汉民族。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夯实了发展基础,推动了生产发展,全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永善县率先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6年4月12日,省委常委。省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在考察捏池村新农村建设时指出,捏池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整个通昭市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3006平方公里的罗平迤东大地,春潮涌动,万紫千红。仅2006年上半年扶持建设的14个重点村委会,群众投工投劳就达83600余个,投入各类资金1106.946万元,硬化村庄道路79公里,解决了21998人的行路难;新建蓄水池(水窖)599个,安装引水管(渠)34公里,解决人畜饮水15111人,自来水普及率达61.3%; 相似文献
18.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探索和尝试,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海南、河北等地,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问题,立足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内涵,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整个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而且提供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其基本构想、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给人们带来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一活动搞清楚,并提出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总结和对策性意见,课题组选取部分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研究和总结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内涵、思路、措施、成效、经验、问题和对策等,力求为科学地组织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尤其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加快地域经济,壮大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妇女作为一支存在于农村中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当然,在肯定和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为妇女创造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搭建一个合理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