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人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我国征信立法中至今仍有许多重大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个人征信体系立法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分析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立法的现状,剖析了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立法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立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征信立法中至今仍有许多重大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个人征信体系立法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虽然酝酿十年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出炉,并于2013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使征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征信业管理条例》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管理办法,还需要一些相关的配套性法律法规。比如,个人隐私的范围界定、征信公司的资质审核等。一方面,要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配套法规;另一方面,需要强调持续性的监管。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化解我国个人征信立法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朱凤仙 《金融与市场》2007,(7):28-29,47
目前,我国征信业发展较为迅速,但征信立法相对滞后,阻碍了全国统一的征信市场的形成.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有关征信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以保护信用信息主体隐私权为主线,制定全国性、统一的征信法律,统一信用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的条件与范围,明确征信机构监管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文川 《征信》2013,(6):44-47
征信法的建构已成为解决信用问题的首要之举。据此,我国学者对有关征信立法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总结厘清我国有关征信立法的研究成果和脉络,对于推动相关研究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2004,(6):19-19
全国人大代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加快征信立法进程等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征信立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因征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现行征信法律规范仍存在许多缺憾和不足。本文通过比较国外征信立法模式、透视国外典型国家征信立法特点,进而分析我国征信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我国征信法律体系的构建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伟  欧阳捷 《征信》2023,(6):1-6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回应了征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立法需求,开启了征信法治新局面。《征信业管理条例》构建了高度体系化的统一征信制度,推动了市场化征信机制规范发展,明确了公共征信机构的法律地位及运行机制,贡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方案,为推进征信法治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回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征信业务的快速变化,未来应持续推进高质量征信立法,夯实征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宁 《济南金融》2007,(7):26-28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立法相对滞后。随着我国个人征信业的迅速发展,亟需在更高的法律规范层面对个人征信的有关法律问题做出规定或予以完善。文章对个人征信法制建设中的四个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而且是信用经济.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助于建立社会诚信,同时作为征信工作重要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也需要借助于征信系统来防范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旨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探讨当前个人征信系统的现状、问题、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立法相对滞后.随着我国个人征信业的迅速发展,亟需在更高的法律规范层面对个人征信的有关法律问题做出规定或予以完善.文章对个人征信法制建设中的四个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吸收了我国地方征信立法中的的合理规定,并在对信用评级道德风险的防范、中国征信机构性质及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是,其有关信用评级报告的效力、民事责任分配等规定仍存在不符合法律基本原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立法者仍需要对《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作出重大修正。  相似文献   

12.
征信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银行信贷管理中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重点是基层银行了解中小企业最可依赖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类型等方面;分析征信系统在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和形成信用约束机制中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用权属于民事主体人格权,是指个人对自身的信用表现获得客观、公正评价并因此得到公正信用待遇的权利。信用于个人、信用经济于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个人信用利益所受的现实侵犯,要求法律为信用权提供有力保护。确立信用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完善征信法律制度,以及健全侵害信用权的民事救济措施,是改善信用权法制环境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以合同法及银行监管规则为基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为趋向,探讨了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问题,以供审判实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对当今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但是,与其地位不相符的是,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事后多次被证明准确性和前瞻性较差。事先缺乏预警而事后大幅降级,甚至对加剧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质量的检验方法入手,系统分析了违约率和迁移率等传统方法在检验评级结果起到的作用及其不足,给出了检验评级质量的一般方法,并验证了该评级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征信系统的发展脉络与信息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于2009年5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使用,宣告着以贷款卡为标志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时代的结束。本文从新旧系统发展脉络、功能差异以及两大征信系统(企业及个人)等多方面对我国金融信息化进程进行全面梳理及回顾,以期为下阶段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推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征信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用交易的规模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信用交易的发展要求有更完备、更高程度的信用制度与之相适应。2006年上海人均GDP超过了7000美元。已经进入以信用方式为主的交易阶段,如何加快发展上海的征信体系建设,探索适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上海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2010年我国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信用类债券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本文通过对CRM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投资主体单一、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外部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投资者培育、信用评级与定价、做市商机制、交易信息披露、信用事件处理、以及监管会计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利于CRM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用风险限额的构建方法——内部评级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银行授信业务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从理论上解析了公司授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限额(Credit Limit)的结构、层次;并从实施角度提供了具体的计算办法。作者首次提出了条件违约概率的概念,并介绍如何应用条件违约概率构建风险限额。鉴于集团公司客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作者重点讨论了集团公司限额制定的办法和规则,介绍了如何综合利用客户评级信息来计算信用风险限额。此外,本文围绕信用风险限额介绍了授信业务中的交易结构优化、客户评级系统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