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祥 《中国招标》2016,(5):34-35
目前,在我国建筑市场无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普通家庭装修中,墙地面砖都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量的逐渐增加和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墙地面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形成原因也错综复杂,主要有面层色差、强度不足、翘曲变形、脱皮、空鼓、开裂等,其中墙地面砖空鼓脱落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如不加以预控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将出现使用方与施工方的纠纷、互相推诿等,将会造成极大材料浪费、返工同时影响工期等一系列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施工管理经验,以及相关产品标准、使用方法、操作工艺和现行规范进行认真总结分析,认为引起墙地面砖空鼓主要有3种原因,即材料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粉煤灰资源大国,低等级粉煤灰由于活性低,在利用上受到限制,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为解决低等级粉煤灰应用问题,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由粉煤灰特性入手,综合阐述了低等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利用情况及研究进展,并将过热蒸汽气流磨应用于低等级粉煤灰处理,拓展了低等级粉煤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粉煤灰的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研究围绕粉煤灰改性方法寻找最佳控制条件进行废水处理。综述了粉煤灰的改性方法厦其改性后的作用机理,浅谈了改性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最后对粉煤灰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5则     
科技信息5则粉煤灰制造工艺美术品北京长城浮雕门厂变废为宝,在研制出防火粉煤灰豪华浮雕门的基础上,于今年又开发出粉煤灰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技术,以粉煤灰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克服了石膏制品返潮易碎、木制品价格高昂的缺陷。一斤粉煤灰可制作4~5个直径为30公分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粉煤灰陶粒制备工艺的特点,结合真空挤压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免烧型粉煤灰陶粒的生产方法——真空挤压生产粉煤灰陶粒,分析了其成型原理,制订了实验方案,分析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燃烧导致粉煤灰产生量持续攀升。粉煤灰作为工业三废之一,因其巨大的产生量、丰富的组分和独特的理化性质,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对粉煤灰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实现废物无害化处理,而且可以缓解粉煤灰堆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结合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及其矿物相组成,综述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分析目前该行业依然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粉煤灰固体废弃物,采用国家专利技术,生产具有质轻、节能、保温、隔热等性能的粉煤灰陶粒,用于制造陶枉墙板和陶粒砖,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建筑和工业民用建筑、市政桥梁等,开辟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五年前发电厂每年约排出四千万吨粉煤灰,目前排量已达八千万吨,本世纪末排放量还将成倍增长。新排巨量粉煤灰占用大量土地冲流到江河湖海又造成环境污染,故综合利用粉煤灰已成为主要课题,也是势所必须解决的大事。目前虽在建材、筑路等方面有所利用,但用量极其有限而且效益不高。退休高级工程师汤从心用了十年时间研究发明出国际领先的新工艺(已被授予专利权)———从电厂高铝粉煤灰煅烧优质铝氧和高标号水泥并余热发电的新工艺,开辟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该新工艺利用热电厂排出的废料———粉煤灰配入70%的石灰石粉,…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是煤在生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占据大量土地资源。目前,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改良土壤、制作肥料以及制造建材。已有研究表明,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显著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急需开展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本文结合粉煤灰的物化性质,综述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应用方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为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处理含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废水中氨氮含量,以粉煤灰作吸附剂,探讨了粉煤灰对氨氮含量为10~200mg/L模拟废水脱氨氮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粉煤灰用量每50ml为5~10g,粒径范围160目以上,pH值4.5—6的条件下,振荡时间4小时以上,对废水中氨氮去除效率高于50%。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污泥制砖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主要包括给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污泥的化学成分组成与粘土类似,可以作为制砖原料。可以利用干化污泥、污泥焚烧灰或湿污泥配合其他原料制作砖。污泥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砖,包括普通砖、路面砖、渗水砖、免烧砖以及轻质节能砖等。  相似文献   

12.
用污泥焚烧残渣制生态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泥焚烧残渣、粘土、粉煤灰为原料,考察不同配比条件、焙烧温度对制得砖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将污泥焚烧残渣、粘土、粉煤灰按30%、40%、30%质量比混合,在1050℃条件下焙烧6小时,制得的生态砖满足GB5101—2003优等砖要求;除Zn^2+离子外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Ⅰ类地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3.
张正新  张丽 《科技和产业》2024,24(2):132-135
透水砖因其具有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透水砖易发生泛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可溶盐通过结构内部多孔介质,迁移至其表面经化学反应,积聚结晶析出的结果,该迁移过程与环境温度及湿度密切相关,该泛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研究表明,在生产过程中,为有效预防透水砖的泛碱现象,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及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测试砖坯和成型砖的品质参数,研究优化砂岩质煤矸石原料的颗粒级配对其制作烧结制品的影响.得出制砖所需的最佳颗粒级配;对不同温度段的烧结制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分析比较其烧结温度制度对制品质量的影响,得出较佳的焙烧温度,为砂岩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移动式隧道窑生产烧结砖,其科学的工艺流程与热供系统、先进的设备及其布局,不但节电、节煤、节省人力,而且能大量掺用工业废渣制砖坯,既低碳又环保,使企业良性地可持续发展,一举两得;同时指出高质量节能型烧结空心制品的是我国目前砖瓦工业结构调整中产品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砖混结构常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本文对砖混结构常见温差裂缝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分析及危害控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业废渣制建材,可解决“取土烧砖”与农业生产的矛盾,化害为利,保护环境。但建材用工业废渣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对建筑物内放射性水平有一定影响,如随意用作建材,有可能给居民造成较大的附加剂量。在对部分省市可用作建材的工业废渣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放射性水平、给居民带来的附加量当量进行了检测,提出了防止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超标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几个主要途径,针对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认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与扶持密切相关.矸石制砖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首要途径,措施得力可将当年排放的矸石全部利用,并且还要消耗大量存量矸石.应大力发展矸石制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国内铅锌尾矿综合利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铅锌尾矿有价资源再选、建筑材料应用与采空区回填几方面入手,介绍了国内对铅锌尾矿的综合利用现状.铅锌尾矿再选有价资源主要有铅、锌、硫、萤石、重晶石、绢云母等,铅锌尾矿在建筑材料上主要是用于生产水泥、墙体材料以及作为活性混合材,采空区回填则是实现矿区可持续生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rban clusters of informal firms such as brick kilns and leather tanneries can create severe pollution problems. These firms are, however, quite difficult to regulate for a variety of technical and political reasons. Drawing o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first develops a list of feasib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olicies. It then examines how these policies have fared in four independent efforts to control emissions from informal brick kilns in northern Mexico. The case studies suggest that: (a) conven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process standards are generally only enforceable when buttressed by peer monitoring, (b) surprisingly, clean technologies can be successfully diffused even when they raise variable costs, in part because early adopters have an economic incentive to promote further adoption, (c) boycotts of “dirty” goods sold in informal markets are unenforceable, (d) well organized informal firms can block implementation of costly abat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relocation and (e) private sector-led initiatives may be best suited for informal sector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