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矛盾及出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农业保险的试验走过了21年的艰难的不算成功的历程。从保险经营的角度分析起来,试验者遇到了6大矛盾:1.农业保险的高费用、高费率与农民购买力较低的矛盾;2.农业和农业保险的较低预期收入与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的矛盾;3.农业保险利益的外在性与保险双方长远利益的矛盾;4.在较大范围分散农业风险的需要与试验范围狭小的矛盾;5.在较长时间里分散农业风险的需要与农业保险实验在一个地区不连续的矛盾;6.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质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两种举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供选择的制度模式:由政府主办,并由政府设立相关机构从事经营的模式,和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此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高收入组农业保险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明显高于低收入组。因此,应实行差异化补贴策略,给予贫困地区农民更多补贴,将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台湾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现代农业,其农业保险的经营是以当局为主导,以农民团体负责业务的具体运营。当前大陆地区农业保险经营存在农业保险需求巨大与投保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存在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险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有益经验,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团体保险业务,构建农业巨灾风险的应急机制,以促进我国大陆地区农业保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标的价值难以确认、风险难以转移、产品具有公共性等特点。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保险赔付低、财政补贴总额偏低但占比过高、保险密度低等问题。目前农业保险三大主体——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造成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应引进相对独立的农业保险中介公司,有效消除各方利益冲突,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困境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是农业保险法规不健全.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而我国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农业保险法规.在农业保险实际操作中,保险双方产生纠纷时,除了一般的民事法律外,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调整人们在保险活动中的关系;此外,农业保险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制保险"和<农业法>中规定的"农户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保险,任何组织不得强制"相矛盾.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农业保险与农民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本文在借鉴和回顾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构建农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3年起我国开始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有效供需不足、政府支持乏力、巨灾风险累积等突出矛盾与问题.在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和国家财力支持有限的约束下,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客观上需要政府支持.同时由于农业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保险合作社经营原保险、国家经营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化三个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作为政策性保险的补充,实现农业保险自身稳定经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增收的精巧稳定器,对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就目前国内农业保险的运行状况来看仍不太乐观:从需求方面来看,农民支付能力有限,而且保险意识薄弱,导致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从供给方面来看,农业保险风险高而收益低,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保险业务,导致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本文结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新疆兵团开展农业保险的成功实例,认为政府应当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促使农业保险市场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农业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农业的平稳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然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使我国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中国一直致力于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农业保险转移农民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障.2007年中央1号文件把农业保险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决定吉林省作为全国六个农业保险试点省之一.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有效地推动了吉林省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发展.尽管如此,吉林省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农民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保险条款难以理解、保费过高、保险理赔额度偏低、保险品种单一、经办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业保险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分析和研究吉林省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省农业发展,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保护将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于非价格保护,WTO有关协议提供了"绿箱政策",允许各国采用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如农业保险保护农业.因此发展农业保险,是在WTO条件下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也是可行的政策之一.我国农业保险处于困境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也远未成为农民的有效需求和普遍选择.基于此种现状,我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是根据农业保险的需求特征,利用多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吸引农民投保;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农业保险的利益诱导机制,吸引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实施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保险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我国民族保险业和农业保险发展的时间、速度及各保险机构展业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对保险的认识不足。据报道:在郑州森林公园内,刘老汉手里捧着散落满地的烂梨伤心欲绝:他家的五亩梨园和七亩杨树苗圃被冰雹砸得一塌糊涂。他反复向记者强调:“只要再有20天,我的这些优质的砀山梨就可以上市了,一亩地至少收入300块,没想到现在一场雹灾,一下子全完了,我们全家人都靠这个生活呢!”记者问他为啥不参加农业保险,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汉告诉记者,他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听说过果树还能人保险,村里也没有组织过,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可见一斑。也就是说,广大自然农民户基本没有投保。保险意识不强、经济收入不高是农民投保不积极的主要因素。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条件合适,农民还是有投保需求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的主要矛盾是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首先研究保险供求的互动关系。本文在简要回顾保险供求互动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保险供求互动关系的特征。尽管保险供求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是却难以均衡发展,往往表现为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即保险供求的矛盾。结合我国保险供求互动的状况,本文认为应从保险供给和保险需求两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保护将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于非价格保护,WTO有关协议提供了“绿箱政策”,允许各国采用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如农业保险保护农业。因此发展农业保险,是在WTO条件下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也是可行的政策之一。我国农业保险处于困境: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也远未成为农民的有效需求和普遍选择。基于此种现状,我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是:根据农业保险的需求特征,利用多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吸引农民投保;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农业保险的利益诱导机制,吸引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实施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辽宁丹东地区的农业保险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农业保险参保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赔付率低影响农户投保积极性;一些特色农业险种的缺乏导致部分农民"投保无门";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综合收益低使承保公司不愿拓展农业保险业务;农民投保意识落后也是农业保险参保率不高的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建立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技术水平;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保险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处于萎缩状态,其重要原因在于缺少政府力量的扶持,政府补贴缺位。因此,探寻适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补贴方式,对促进农业保险甚至是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因此在这一领域引入相互保险,比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农业亟需保险的保障,建立适合我国农业国情的保险制度显得极其重要。就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来看,由于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和保险公司盈利性的目标等,导致农业保险业务急剧萎缩。相互保险制度具有避免道德风险,成本低等优势,能够解决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问题,因此相互保险制度是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不论是从法律构架、治理环境、经营主体,还是保险模式、财政税收的扶持等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对保险的需求.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我国农业保险现面临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及政策性可行性角度进行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在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上展开探索,力图设计符合国情的农业保险体系和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