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要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消耗工作。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温家宝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扣记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鼓励废物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再生资源经营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科学知识体系日益纷繁复杂,科教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面对公众对知识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科教馆的展览越来越困难。要要想合理开发利用科普资源,科技馆科普资源的内涵与其相关鸽性就必须充分了解,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有形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科技馆科普资源中的无形资源,无形资源的利用某种意义上可以起到决定.炷作用。科技馆资源有三个挣洼,首先是公益性,其次是素质教育性,再次是共享性。为了推动科枝馆不断适应补普事业发展,科技馆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现如今,各省市都在大力发展科技馆,给予了科技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作为科技馆自身.要先把自己做好做大,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一定要积极研发科技知识含量高、受观众欢迎和易于展示的科枝展品,促使科技馆事业的发展。科技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时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馆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科技馆的未来必将充满了希望、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近年来,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制止浪费和粗放利用土地,珍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就是提高每宗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比,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吉林西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利用?本文对吉林西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整体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戴进伟  韦冯 《市场论坛》2006,(1):178-179
文章论述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价格调控职能,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的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以节水、节电、节气、节地等资源节约为重点,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就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做出重要指示。海水利用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方面,大有可为,“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扩大海水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导刊》2002,(1):23-24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按照“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效率”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即高校档案管理资源开发利用要把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服务放在首位;档案利用工作重点应在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增强服务主动性的基础上,抓好扩大收集与深化服务两项工作;做好档案利用工作是促进整个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即高校档案管理资源开发利用要把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服务放在首位;档案利用工作重点应在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增强服务主动性的基础上,抓好扩大收集与深化服务两项工作;做好档案利用工作是促进整个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价格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关注的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问题与价格密切相关,因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本文拟通过对发展循环经济与资源合理定价的关系分析,寻找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资源价格障碍,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价格政策建议。W(产品产量)循…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资源储量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开采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本文分析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导刊》2008,(3):22-22
2007年建材工业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经济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绿色经济要将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和污染排放,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6)
当前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生态恶化的状况,使得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利用中,由于环保观念、技术手段、资金投入等问题,造成二次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资源回收的顺利进行。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来重点分析资源回收利用中二次污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为之提供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程院为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由上百名院士、专家参加的课题组,建议有关部门实施17项关键工程。这17项重大节约工程分别是:农业节水与高效利用工程,水污染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工程,中低产田改造过程,废旧木材和废纸回收利用工程,中低品位矿和复杂共生矿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提高一次能源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工程,大型、高效发电和输配电工程,汽车环保节油与燃料替代工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工程,新一代多功能钢铁制造工程,有色金属再生工程,提高石化工业资源利用率工程,磷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工程,水泥和墙体材料节约制造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城市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机电产品回收利用与再制造工程。  相似文献   

17.
谢显清 《商》2014,(29):214-214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资源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对象。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资源现状入手,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作了相关的经济学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德惠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红线、保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实际。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努力提高全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不断引导土地资源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节约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所以,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可以在资源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也可以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贸导刊》2006,(11):31-31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明确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一,要立足新的资源形势,坚定节约型城市的发展取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南京的资源形势面临着几道“坎”:一是资源保障压力加大的坎,二是产业结构偏重的坎,三是发展成本上升的坎,四是环境压力加大的坎,五是刚性政策约束的坎。南京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进程中,要过好这几道坎,就必须把发展与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把资源瓶颈形成的“倒逼机制”作为转换发展模式的重要契机,把发展中面临的各种资源压力转化为促进资源节约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探索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互动双赢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