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海峰 《商业研究》2002,(8):141-142,152
随着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策略正成为改革中企业机制,管理、科技、质量、等各种关系的联结点和着力点,因此在以单纯追求粮食数量的形式下解决中国人温饱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下,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的粮食品种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到了应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从中国范围看待粮食品种问题,实际上和国际,国内目前的农产品市场接轨已形成事实,无论是从解决农民增收角度还是从粮食品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都要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粮食主产区小麦品牌对策研究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市场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的历史阶段。在世纪之交,中国粮食全面短缺的时代宣告结束。中国正以粮食丰收、市场稳定和推进粮食市场化的深层次改革迎接新世纪。一、当前粮食市场存在的问题在世纪之交,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粮食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目前,粮食市场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矛盾。然而,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是不牢固的,粮食供需平衡关系仍然是脆弱的,在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解决后,粮食品种结构性的矛盾突出出来,而制约供求平衡的一些深层问题仍然存在,既涉及生产、流通领域,也…  相似文献   

3.
抓好粮食产品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先从粮食优化品种抓起,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卖粮难和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而且可以刺激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上新台阶。一、把握政策,调整粮食产品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就是根据社会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当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引起相关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理顺粮食购销体制,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国务院在97年在全国实施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六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我国当前“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一些劣质粮食品种销售不畅,库存大量积压,影响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高粮食质量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人”。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提出“进一步拉开常规品种与优质品种的品质差价,从价格上鼓励、引导农民多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矛盾已基本缓解,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温饱问题的解决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总量短缺、需求无法选择条件下的数量问题,转化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农业发展正面临着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压力,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卖难,价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三农”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国农业在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民收入首次高增长的年份。尽管粮价的波动曾使人们对中国粮食前景乃至农业根基是否稳固产生种种疑惑,但是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来考察,有两个基本观点是必须依然坚持的:其一,中国农业在支持人们由温饱进入小康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出发,提出了在政府、农民、城镇居民共同承担改革风险,保障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实行城乡联动、价税联动的改革设想,以期使当前处于严峻局势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够较为顺利地向深层逐步推进。一、改革农业税制实践证明,现行农业税制已越来越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粮食商品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有计划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应当考虑改革现行农  相似文献   

8.
柳琪 《农机市场》2014,(10):15-15
<正>9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习近平在会上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市成品粮批发市场现状 北京是粮食特大销区,粮食自给率只有20%左右,80%的粮食、100%的大米和食用油需要从外埠购进或进口解决。从2001年以来,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进,北京的粮食批发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多种交易方式、多层次市场结构的批发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 随着入世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积极探索对策,深化改革,激活机制,对开创市场经济下粮食企业生存发展新局面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解决好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形成了品种多样、市场多元、交易清算技术先进、余额70多万亿元的庞大市场,但按照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和债券市场财富管理的功能标准看,中国债券市场至少还存在品种结构如何进一步优化,相互分割的市场如何实现一体化,投资者结构如何调整,信用评级的公信力如何提高,监管体制如何改革等问题.本文从债券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和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粮食供给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产业链、创新链及价值链"三链融合"是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链条短,创新链发展不充分,处于价值链低端。为解决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三链融合"与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延伸粮食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及持续提升价值链等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土地制度着手,由安徽小岗村农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由此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也曾经效仿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式,但苏联推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却没有取得成功。1991年,俄罗斯启动了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至今已经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4.
发展粮食产业化,既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大举措,又是粮食企业生存的现实要求,是现行政策框架内,按照市场化改革取向,寻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一条必由之路、战略之举,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目前,发展粮食产业化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但随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其运行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拿订单来说,好的单位突破百万亩,差的一亩未订;有的订单品种种植分散,区域化、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不强;企业与农户联结得不够紧密,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收入也在迅速增加。随着人口和收入增加,肉食消费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农田转为非农业利用,粮食生产能力预计将缩小。自从本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由于经济繁荣粮食需求增加,工业发展导致农田损失严重。这些因素使日本1993年77%的总粮食消费依赖进口。相同的因素目前正在中国发挥作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其大部分粮食依赖世界市场是一回事,但如果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向这一方向发展,它将迅速超过美国和其他粮食出口国的出口能力,将促使世界粮价上涨。中国突然开始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衰退是随着40年来取得巨大进展,特别是1978年农业改革以来发生的。改革释放的能量使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50%,从1977年的2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3亿多吨。中国已领先美国成为世界上粮食第一生产大国,人均粮食产量从维持生活的2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需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出我国粮食供需的特征、趋势及成因,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和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挑战。为此,需要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政策保护体系,协调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细分四大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业与中国社会一道共同进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现,只有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在21世纪全面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罗荃 《价格月刊》2022,(10):52-5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自由价格政策、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双轨制粮食价格政策及最低收购价保护下的全面放开政策等几个阶段。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呈现出与当时国家总体战略相匹配、通过政策体系边际改进、逐步提升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内在逻辑脉络,但也出现了政策滞后性和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等问题。面对国外粮价波动影响加剧和民众粮食消费水平升级的形势,应努力提高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稳妥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完善国内粮食价格应急体系、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区分粮食品种完善粮价支持政策,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次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等,已经形成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当前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必须将矛盾造成的因素加以深度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进行落地实施。例如对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推进,就是围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潜力,让农民和农村能够在转型中获取利益,是进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工作。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我国的农村发展和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农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农业的公共服务,农业的发展质量,农村的竞争力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等都相对滞后。农民在增收后劲不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因此为了推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农业和农村能够实现同步前进。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农村能够优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围绕助推农业乡村振兴,带动社会平衡发展进行论述,为针对辽宁省乡村振兴各项措施的推进,对农业侧供给侧改革,乡土产业乡村振兴,农村基础建设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善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天津外向型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农业对外经济与贸易的角度,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绩与不足,分析天津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现实基础,并对天津外向型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