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丹丹  雷鸣 《经济师》2007,(3):90-91
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监事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公司内部监督制度。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审计委员会制度并不适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需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现时选择仍应通过完善监事会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曜 《财经研究》2002,28(4):27-32
本文比较了主要国家的监事会制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权力旁落的现实。在比较了现有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之后,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监事会功能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章振东 《经济师》2007,(9):116-117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正在我国上市公司有序推进。实践表明,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不仅弥补了我国监事会制度缺陷,也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监督机制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上市公司监事会整体缺乏独立性、有效性,废除监事会制度声音应运而生。阐述中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提高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敬水 《经济师》2003,(1):130-131
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在监督问题上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交叉重叠 ,两者监督职能共享加大了监督成本 ,影响了监督效能 ,文章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监督职能的障碍 ,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之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设置、高管层激励、监事会监管等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运行低效、高管层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监事会流于形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决策程序、建立有效的高管层激励机制、改革监事会制度等,达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虚化和缺失的情况下,新《公司法》强化了监事会的职权,明确了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尽管我国采取的是“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但基于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在行使监督权方面各自的特点,两种制度有着很好的契合和很强的互补性。在新《公司法》背景下,对我国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实困境进行思考和研究,协调和处理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静 《当代经济》2007,(17):64-65
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设置、高管层激励、监事会监管等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运行低效、高管层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监事会流于形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决策程序、建立有效的高管层激励机制、改革监事会制度等,达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及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被“掏空”以及造假问题的接连曝光,如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改变监事会监督不力的局面,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监督职能的就有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二者的职能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机关,由股东代表与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监事…  相似文献   

10.
刘娟 《时代经贸》2013,(10):159-16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既阐释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又分析了两者所存在的互补性。同时提出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对引J进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进行相应改造和完善,以期使其共同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提出希望我国《公司法》最好能够实行任选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既阐释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又分析了两者所存在的互补性.同时提出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对引进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进行相应改造和完善,以期使其共同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提出希望我国《公司法》最好能够实行任选制.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着两大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上市后投资屡屡失误 ,导致业绩普遍滑坡 ,上市公司效益比较差。二是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侵犯中小股东利益。我们认为独立董事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两大问题 ,特别是第二大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关键是要完善现有董事会制度。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完善我国目前的监事会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3.
张宝来  张萧 《经济师》2005,(2):108-109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 ,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不存在” ,而监事会也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设立独立监事 ,扩大并强化监事会的权力 ,以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六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上市公司监事会只是一个摆设。虽然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都在探讨和实践独立董事制度,但不应偏废监事会制度,应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少龙 《经济师》2002,(11):16-17
我国上市公司及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其成因在于体制和历史因素。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监事会功能和积极稳妥地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提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要求;197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建议所有上市公司成立由5名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以加强上市公司管理。目前,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但亟待完善。尤其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中的优势群体———上市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已迫在眉睫。一、我国上市公司迫切需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1.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国企改制实现上市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突出,监事会缺位或软弱,作用没有得到充…  相似文献   

17.
李胜利 《生产力研究》2005,(7):154-155,158
独立董事制度源于美国。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证监会决定在上市公司中引入该制度。但是,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我国未进行仔细研究便盲目引进,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从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来看,应当立足于现行公司治理体制,完善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直接影响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监督功能的发挥。比较国外主要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构造应当保留监事会制度,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要强化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公司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过于抽象,而其他主管部门颁布的关于独立董事的规定也存在种种不足,不利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该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独立董事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如认为独立董事制度优于监事会制度,强制推广独立董事制度。对此,笔者提出允许公司自行选择是设立监事会制度还是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制设立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专门委员会等措施,以推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督职能弱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独立董事制度体系完善、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协调等三方面完善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建议,以期实现我国独立董事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