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钟伟 《浙江金融》2001,(11):6-7
在200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似乎突然失去了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全球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中国。此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反差:日本金融界和财政界的官员委婉地表示:人民币的汇率应该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而日元的汇率则不能不受长期低迷不振的日本经济的影响。其潜台词无非是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日元贬值则多少情有可原。据说中国政府官员则承诺在2003年前不贬值,而有的中国经济学家则称,人民币贬值可能是打破我国外贸出口徘不前的最“立竿见影”的手段。在美国经历“911”悲剧后,鉴于美国经济在二季度仅增长0.2%,因此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阴影越重。此事件显然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都有负面影响。在此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人世币汇率到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矛盾凸显。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大量的贸易顺差又一次成为美国攻击的耙子。2010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联合要求奥巴马政府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汇率操纵是个颇具争议性话题,而美国在此时对中国发起“汇率大战”似乎别有所图。  相似文献   

3.
他被人们尊称为“人民币先生”,因为在他的任期里人民币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活跃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话语权不断提升。他还是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推动者、资本市场化的倡导者、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推动者以及货币政策的重要决策者。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位能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博士行长”。  相似文献   

4.
就在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第二天,一个由美国130名两党议员组成的团体敦促奥巴马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以解决中国“操纵汇率”的问题。议员们在致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的一封信中表示,“不能低估中国操纵汇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其汇率被低估相当于为中国企业提供补贴,并令与之竞争的外国企业处于不公平的劣势。”  相似文献   

5.
“1美元应该等于多少人民币”,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程如今成了世界经济的第一难题。各国政要、金融高管、专家学者纷纷求解。国际金融市场也呈现出一种“奇观”: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资金的大量流动和外汇市场的巨大波动。无怪乎中国金融界高层在各种论坛会议上面对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是否会升值。媒体的关切让声音更加嘈杂,“热钱”的伺机而动也令问题变得复杂,中国的汇率绷紧了世界的神经。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过去一年中取得明显进展,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承受汇率波动的能力逐渐增强。但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加深的环境下,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压力仍然居高不下。下一步,汇率机制改革的推进应适当兼顾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有效汇率的分化问题,还需要寻求其它领域的改革与之配套和协调。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平稳“解杠杆”的办法,对工业企业首先是要改善其盈利能力而非继续增加融资,对经济整体则首先是要“保持定力”的前提下,遏制下滑态势,修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则是同时在宏微观两个层面取得成效的“钥匙”。一句话,“修正汇率高估”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是中间价弹性严重不足。因此,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晚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强调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一消息立即被评论为“意义重大”,不仅在国内引起反响,翌日股市则由阴转晴.而且这一消息在多国引起强烈反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形容世界的反应时说“西方领导人对于中国的这一举动给予了毫不吝啬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建议。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绝不仅仅是静态的,它本身是一国央行对该国经济情况的有机选择。“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0.
栾培强 《新金融》2007,(6):25-26
主流汇率研究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无外乎均衡分析,而这隐含的前提便是均衡汇率的存在。然而,这一前提未得到充分的论证。退一步讲,由于系统不可测性及模型不可测性,预测均衡汇率本身可能是徒劳的。因此,我们不妨摒弃均衡分析范式,用类似宏观政策分析的“相机抉择”的思路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自动调节器”的功能。在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极其重要。然而近期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高涨,人民币汇率是否变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两会”期间,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话题依旧牵动着国内外关注的目光.原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全国政协委员郭树清也依然是“两会”现场的热点人物。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郭树清就外汇管理.汇率体制改革等焦点话题接受了《中国金融家》的采访.不仅为我们勾画出“稳步”,“适时”推进汇率改革的路线图,还针对当前外汇管理中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坦率的分析。郭树清现已调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并经该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成为新一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但在中国加入WT0后金融业逐步开放、资本国际流动增强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已显得十分必要。从现实出发,以汇率目标区作为过渡,实行以“管理为主、浮动为辅”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应成为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服从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必须在改革的时机、步骤等方面形成一套合理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其深厚的国际政治背景,但美国与亚洲乃至与中国之间的对外经济问题失衡绝非归罪于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所能够解决的。由于亚洲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融合的经济体,因此人民币单一汇率浮动可能会把亚洲各国经济拖入动荡之中,而亚洲国家汇率的协同调整将能够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汇率协同调整将能够把亚洲各国解救出汇率变动的囚徒困境,进而为可能的亚洲货币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南方金融》2005,(8):71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23日举办的“2005(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表示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要从四个方面调整看问题的角度。1.浮动汇率带来更多的、变化的、不直接的参照点的思维转变。2.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或者金融风波传导的思维方式转变。3.微观经济要有灵活性的偏好。4.汇率机制改革涉及定价机制和态度转变。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汇改以来,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2010年6月19日,在记者发稿当晚,央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相似文献   

17.
泛北部湾区域人民币兑外币远期市场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翼”,区域内中国与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6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区域内企业和投资者利用外汇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也更为迫切,而目前我国新兴的人民币兑外币远期市场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将在分析我国人民币兑外币远期市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泛北部湾区域内人民币兑外币远期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管理》2012,(9):30-33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多位官员指出,人民币汇率已经逐步接近均衡汇率;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改革。相关研究报告也不断面世。那么,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金融体系,在经济增长转型期是否逐渐具备了择机深化利率市场化、增强汇率弹性、以及推进资本和金融交易账户可兑换的条件和时机?  相似文献   

19.
孙艳芳 《中国外汇》2010,(13):32-35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汇改以来,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2010年6月19日,在记者发稿当晚,央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相似文献   

20.
陈北 《国际融资》2008,91(5):20-22
房地产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对于中国房价的影响,是通过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形成外资套利流入来实现的。在人民币汇率破“7”后,中国房地产业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