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性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力的加剧和利益分配多元化格局的呈现,企业员工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考验着员工的心理承受力,对油田科技人员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因此,将心理疏导纳入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可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和个体损害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关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需要靠新的游戏规则来确定,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是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规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员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的概念、维度及其对激励的影响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包括组织理解的雇员责任、组织理解的组织责任、雇员理解的雇员责任和雇员理解的组织责任四个方面。组织和个人对这四个方面在理解上的接近程度,直接决定着激励措施的适当性和激励效果的到位情况,是激励过程中不得不加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契约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心理契约的基本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引入管理实践.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一系列相互的心理期望,这些期望是契约双方相互知觉但非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单位所共享的.心理契约不仅要求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奉献;同时,要求组织也要认识并尊重个体的正当合理权利,包括给予他们帮助,听取他们的意见,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发展,以及对个体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将心理契约与知识员工的管理相结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知识员工管理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建立了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人口学差异理论模型,并通过对621份知识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性别、工作年限和技术职称对知识员工关系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感知有显著影响;换单位次数对知识员工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感知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派遣制员工既是供电企业员工,又具有“编外人员”特征,心理契约成为联系他们与供电企业重要的心理纽带。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派遣制员工既是供电企业员工,又具有编外人员特征,心理契约成为联系他们与供电企业重要的心理纽带。供电企业派遣制员工的心理契约呈现四个特点:双重雇员身份、心理归属感低、文化认同感低以及难于得到平等对  相似文献   

9.
员工心理契约管理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长期被忽视的内容,也恰恰是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企业与员工间相互的诚实和信任、管理者的高尚道德既是心理契约的内容,也是心理契约管理实施的条件。提高国有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管理水平有助于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员工士气,发挥员工的创造激情,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了人才优势,也就拥有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综合实力竞争中致胜的主动权,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后劲。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在使知识型员工成为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载体的同时,也使知识型员工管理逐步成为研究的焦点;而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价值观念、心理需求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和员工间的心理契约与员工的行为选择之间呈现动态的博弈关系。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企业和员工间的心理契约类型对员工行为选择产生的影响,将两者之间的心理契约分为交易型和关系型两类,把员工的行为选择策略分为合作与不合作两种,得到16种演化稳定策略,并对不同条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建立关系型心理契约的企业应提高员工合作策略下的期望收益和实施弹性工作制度,以确保企业和员工均获得超额收益;建立交易型心理契约的企业在强调任务导向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此外,员工也应注重培养心理契约感知能力,提升全面素质,以应对心理契约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对现阶段的知识型员工起相对主导作用的激励因素是个人成长与发展、报酬、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公平、福利与稳定.同时还发现,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存在结构性缺陷,越需要的越得不到满足,"个人成长与发展"和"报酬"这两个因素需求程度与满足程度之间的差距最大.然后,据此进一步提出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的三大建议,即重视职业生涯管理、审视薪酬制度和关注多元化激励菜单,为企业管理知识型员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员工心理契约的稳定对于企业并购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契约的特征入手,通过构建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员工原有心理契约的失衡模型入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心理契约不稳定的预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员工心理契约重建,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企业并购目标.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管理:现代管理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岚 《中国石化》2011,(1):42-43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建立在以“制度契约”和“心理契约”为纽带基础上的战略合作伙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正在向知识型的方向发展。知识型员工与传统员工相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传统的雇佣契约、  相似文献   

15.
煤炭开采复杂的地质条件,井下作业环境中众多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井下特殊作业环境容易导致煤炭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会引起煤炭企业员工强烈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人的行为,造成安全隐患和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在煤炭企业与员工之间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一旦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一员,就与企业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它不仅包括显性的、以劳动协议形式体现的经济契约关系,还包括隐性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关系。经济契约使企业和员工以劳动合尉的形式联系起来,标志着企业和员工合作关系的开始。心理契约则使这种合作得以深化, 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且心理契约始终处于不断变更和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传统的绩效管理缺乏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的有效激励与考核,往往使他们缺乏工作目标和热情。如何构建出适合生产技能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企业从一线生产技能人员的特点着手,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契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预言性地提出,在21世纪,知识型员工将是劳动者的主体,而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将是管理研究中的主旋律。 那么,什么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有何特点?德鲁克给出的定义是: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的竞争。知识型员工是个特别的群体,是一类很难“管”的员工,他们不同于普通员工,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有自己的主见,管理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人员流失,进而加大管理成本。因此,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如何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建立知识型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有特殊管理需要的知识型员工,企业是以事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心理契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初创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若干特征,提出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决定了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率较高。企业员工保持适当流动是保证企业保持活力与创新能力以及避免组织机构臃肿的有效方法,但过高的流失率尤其是作为核心员工的知识型员工的频繁流失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文章提出留住知识型员工的策略:充分考虑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在了解他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善,以留住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