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虎 《大经贸》2007,(7):88-89
今年4月,在珠海召开的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的2007年城市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研讨会上,玉林电子政务建设得到众多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司司长赵小凡对玉林市建设"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号召全国省级以下的城市参考玉林的做法和模式,还建议玉林建设成为基于互联网建设电子政务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提出要建设电子政务,坚持把电子政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3年,电子政务市场就已经达到329亿人民币左右。二是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比重也在提高。2005年,国产软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实现电子政务标准化是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电子政务、档案信息系统以及所属各功能系统之间相互协作、信息互通、安全保障的客观基础和重要前提.因此,本文从电子政务实施与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入手,来探讨电子政务实施与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日前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指出,2002年我国信息产业要以应用为重点,加大信息化推进工作力度。他表示,国务院最近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其中,推进企业信息化又将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他还表示,对大型企业,应引导并帮助他们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流程再造,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应用系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推广广东南海市的成功经验,利用政府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信息化应用。“十五…  相似文献   

5.
陈芳 《现代商业》2011,(5):199+198
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整个社会的需求。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首先,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信息化建设领头羊的作用;其次,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的环境;第三,企业从电子政务中获得信息并加强自身的无纸化办公进程;第四,电子政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环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开展,而环保电子政务信息则是环保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对环保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已势在越行。下面,结合环保电子政务现状,制定出了环保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方案,并具体研究了具有的应用方案,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国务院作出“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十七号文件,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一个全新整体规划,整体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信息化工作自1996年启动,在市委、市政府及省信息化办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01年长沙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之后,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整合、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的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并成为湖南省唯一的电子政务城市。 长沙市电子政务建设三年多的实践。既为长沙市长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体会,以便采取更务实、高效的途径实施建设,尽快达到服务民众,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服务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敦 《大经贸》2007,(7):89-89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陆续出台。这充分表明了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张敦 《大经贸》2007,(7):89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1.
3月27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三方联合主办“电子政务标准化研讨会”的第一天,记者就我国建设电子政务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的甘向阳博士。  相似文献   

12.
3月27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三方联合主办“电子政务标准化研讨会”的第一天.记者就我国建设电子政务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的甘向阳博士。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态     
《财经界》2002,(9)
由国家信息中心、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举办的“2002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暨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大会”将于2002年9月17日~20日在兰州等城市召开。会议主要介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战略”、“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概况及成功案例”、“甘肃省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发展设想”“电子政务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欢迎电子政务建设主管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参与交流与合作!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网站。  相似文献   

14.
张强  颜安颂 《商业科技》2010,(13):177-177
随着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正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税收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步伐,可以积极促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加快我国的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资讯·速递     
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召开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6月12日在京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副总理作重要批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副总理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曾培炎指出“,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要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曾培炎强调,实现上述目…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化社会中,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和管理的有机载体,已成为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政府机构和部门都在加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通过引入云计算技术,将会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府信息整合和利用等方面推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EC备忘     
电子政务别搞花架子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曲维枝在4月底举行的”电子政务应用技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不能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为了检验实际效果,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 曲维枝说,那些打着电子政务旗号的”花架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危害很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应当脚踏实地,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以政府的业务流程,机构优化、机构整合为结合点,推动社会进步。曲维枝表示,欢迎跨国公司参加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招投标项目。远程教育70亿潜力 据悉,目前全国仅67所高等院校获准开展远程教育.而2005年全…  相似文献   

18.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世界各国都把加快和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战略任务。我国政府同样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建设。据日前“世界银行信息年会”透露,中国信息发展综合指标已经由2001年的64位上升到43位。但是,在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确有一些地区和单位,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信息化建设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处于盲目建设的状态,有的甚至在赶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信息化。2002年7月份 我国的电子政务方案已经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包括“12金”的项目、“金质工程”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科技知识讲座,邀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作题为“电子政务全球透视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报告。2月27日,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举办的科技知识讲座上,周宏仁博士作了有关电子政务发展的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在京的国务院领导同志以及国务院各部门负责同志出席讲座。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加快电子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