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我国自2003年起试行社区矫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基本法保障。从社区矫正产生的背景与含义、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为依据,分析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望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立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吴亚肖 《中国市场》2011,(48):173-175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人类社会用刑人道化、文明化的理念。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的进行了规定,至此实施了八年试点工作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成为了刑法的法条,这对我国的刑罚社会化和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省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10年起在我省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为了今后在我省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一些基本经验,本文在分析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省社区矫正制度的具体法律对策,以期在以后的矫正工作中期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随着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社会化的刑罚执行制度,在今后我国刑罚执行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审前调查制度作为社区矫正的一项前置程序,对于甄别社区矫正对象,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基本精神,提高社区矫正改造犯罪的成效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现阶段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执行还存在法律性质不清、调查范围界定不明、调查力量不强、调查程序衔接不力等问题,必须尽快通过出台法律制度、配备人员队伍、完善审查程序等措施加以落实,从而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得以更加完善和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屈访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41-242
社区矫正制度正式写入刑法体现了刑罚的轻缓化、社会化。社会服务令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化刑罚与社区矫正制度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从国内外司法实践、青少年犯罪特点、刑罚体系完善等角度看,关注社会服务令在青少年罪犯中的适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商》2015,(49)
<正>矫正是一种在西方实行多年的罪犯矫正方式,但在我国属于新兴的产物,可以理解为,它是将具有某些犯罪共性的罪犯统一管辖在社区之内,在专业对应的矫正工作人员、团队以及联合部分其他团体共同协助下,在矫正的时间期限内,对所处人员进行矫正,并向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帮助,最终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了"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思想的产生与演进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刑罚及行刑思想的理性探索。社区矫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符合行刑由严酷走向宽缓的国际趋势。我国实施社区矫正制度的前景取决于社会刑罚观念、社区的发育成熟度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问题;其二,社区安全问题;其三,社区矫正制度本土化问题。健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监禁矫正存在的弊端;其二,社区矫正体现出的优点。可行性表现为:其一,积累了一定的实施社区矫正的经验;其二,有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其三,有不断改善的社区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靖翔 《商》2014,(43):89-90
心理矫治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社区矫正的效果,开展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必将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将监督管理与教育矫治有机结合,实现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矫正目标,更有效帮助矫正对象融入社会,减少其再犯可能性,实现我国的刑罚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8.
宁宇  邓晓敏 《商场现代化》2012,(27):299-300
《刑法修正案(八)》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是社区矫正制度首次写入我国刑法,新规定给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等方面探讨检察机关应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法律监督职能为社区矫正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李静 《致富时代》2011,(3):201-201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时下刑事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加之司法资源紧缺和刑罚效果的弊端,如何发挥好不起诉制度应有的价值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以各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为基础,从制度和实践上进行比较分析,对不起诉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比较研究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这不仅有利于在公诉环节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洪喜 《消费导刊》2014,(9):230-230
刑法的修正案(八),第一次将“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写入刑法。但是,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阐述了缺陷和不足之后,笔者将进一步提出对其如何完善的具体立法建议。笔者相信,通过进一步的阐述,必定能引起社会对于社区矫正的广泛关注,这样更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自社区矫正工作启动以来,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倡导宽严相济的管理思维,遵循依法矫正的工作原则,扎实有效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促进了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截止目前,全办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85人,解除矫正231人,矫正期满后按时解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7):250-251
我国法院审判组织包括审判委员会、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每一轮司法改革中都会涉及合议庭制度的改革。虽然合议庭制度是在不断进行深化中,但基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影响,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合议制度的改革并不能完全实现所期望的独立、公平、民主和专业,达到审理者负责裁判、最终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目标。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行政化问题,以及合而不议、陪而不审的合议庭有名无实、权责不分的问题依旧严重。因此,结合我国法院的改革,探讨我国合议庭制度改革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春红 《消费导刊》2009,(10):130-131
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展开,天津市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任务庞杂,无法满足专业性强的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在社区与监狱之间缺乏一个缓冲的机构,用以预防犯罪人因在社区服刑而忽视刑罚的严肃性,预防其重新犯罪,并可以对特殊的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检察机关要督促司法行政机关为法院提供准确的判决前调查报告,对罪犯的危险性做出准确评估;此外,天津社区矫正还应当鼓励非官方的组织机构参与社区矫正制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3)
在刑法裁量的过程中刑罚折抵此制度有这重大的意义及作用,是确定执行刑罚的重要前提。它弥补了关于羁押剥夺人身自由的制度弊端,有效地衔接了刑事一体化的制度。但我国刑法学术界关于刑罚折抵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研究并没有开展全面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刑罚折抵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刑罚折抵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刑罚相对应的新型行刑方式,它作为非监禁刑罚的一种,因有着巨大的价值蕴含和鲜明的优越性正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的方向。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价值定位,与越来越多的行业存在互惠的节点。目前,我国尚且处于社区矫正制度积极探索期和局部试验期,本课题组通过对"互联网+社区矫正"架构的研究,试图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商》2015,(51)
我国刑法的缓刑制度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也是备受争议的,在理论和实践界一直存在争论,甚至一些发条的存废也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重点在于普通缓刑与社区矫正范畴的区分和战时缓刑之规定等。刑法的存在并不在于作出刑罚,刑法精神旨在通过刑法来使人们遵守法律秩序,这也正是缓刑制度的精神。本文探讨了目前缓刑制度的几个困惑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阳 《商》2012,(18):138-138
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将社区矫正纳入刑罚执行方式之后,全国社区矫正在原有试点地区之基础上开始在全国推广施行。在施行过程中,发挥了刑罚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制约了社区矫正的预计效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法律层面上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本文将在法律层面上分析社区矫正中问题的原因,并拟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商》2016,(7)
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通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在一定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园区检察室,作为湘潭市检察机关的一项创新工作机制,其一项重要检察职能就是社区矫正的执法监督。就此,笔者试做以下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洪喜 《消费导刊》2014,(8):232-233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行刑社会化是行刑领域的一大趋势,而社区矫正正是行刑社会化的重要标杆。现在,社区矫正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有许多成熟的法律制度可供我们借鉴。本文主要阐述英国、日本、美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及其特点,进行比较法上的研究。并针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法律的不足之处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被立法者所接受,在今后立法时真正体现在法律条文中。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伟 《消费导刊》2013,(7):183-183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行刑措施首饮写入刑法,体现我国刑法谦抑性,但是在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些原因,以期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能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