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品牌》2015,(1)
尼采主张人应该成为"超越善恶之外的创造主体",这里的"超越善恶"是针对基督教道德而言的。基督教道德是反肉体的道德,同时也是体现消极生命本能的道德。尼采使身体回归到人本身,是站在反基督的立场上的,因此,尼采的"身体"不仅要从肉体性进行把握,更要从积极的生命本能进行把握。要超越善恶,人就必须既是"毁灭者"又是"过渡者",只有毁灭了消极的生命本能,毁灭了"自我保存"的动物性的身体,才可能过渡到具有人性的身体,才能成为真正的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2.
沈凌  陈协平 《商场现代化》2007,(35):178-179
诚信原则在既是道德的价值又有其法律的内涵,在诚信原则的传统价值中,不可避免的带有其伦理性的特质。现代市场经济中,在平等、自由、权利等价值观念的冲击下,诚信原则应该摆脱传统价值的窠臼,成为一个真正法治的原则,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核心与目标。  相似文献   

3.
《商》2015,(8)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康德主要通过道德法则来论证自由,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根据。自由意味着按照我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共同体主义者的叙事式的自我观把自我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历史、传统、共同体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因而成为其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某种批判。  相似文献   

4.
《商》2015,(25)
"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模式,之所以与"自由、平等、公正"等上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依据,同时也是因为法治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因素。本文将从法治的历史学依据、价值依据、法治运转过程去分析法治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5.
杨凯 《现代商贸工业》2023,(10):166-168
法治思维是人理解法治运行的方式,它包含对人、法和自由三个层面的认识。人是社会规定性的结果,自由只存在于社会规定性中。人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身、法、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法治思维的层次。通过对三者关系本质的理解,人的法治思维可分成递升的三个层次,第一层:实然的法治;第二层:应然的法治;第三层:实践的法治。人通过不断地扬弃旧识,达到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贺奋清 《商》2014,(3):73-7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主要讲人的自由意志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抽象法;道德;伦理。本文主要征对第二个阶段---道德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道德是不同于抽象法的内在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德是纯主观性的,它还有客观性。最后,指出道德即自由意志在内心中实现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自由观是在对资产阶级"经济人"概念深刻批判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来的,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是相对自由、快乐、幸福的。但当代"经济人"的发展正面临人的真正独立性丧失、政治意识弱化、道德意识淡漠、生态理念缺乏。马克思自由观指明了科学的实践道路,即生产力高度发展,劳动是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现"经济人"和"政治人"、"道德人"、"生态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周宝金 《商》2014,(13):145-145
作为刑罚的一种,死刑从应然性上说,在中国,我们应当废除死刑。废除死刑的呐喊,首先出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死刑在当代中国不可能完全废止,但应当限制死刑的适用。死刑应当受到限制,这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我国也不应该例外。  相似文献   

9.
赵翠 《中国市场》2011,(44):189-190,192
教育政策价值关键在于教育政策价值主体与价值需求。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可以分为实然价值主体与应然价值主体,教育政策的价值需求可分为直接价值需求与根本价值需求。善的教育政策价值要求教育政策实然价值主体与应然价值主体的统一、直接价值需求与根本价值需求的统一,价值主体与价值需求的统一,从而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道德人格是人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目标意识和道德行为之总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保证,不仅是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创新,维护和实现员工的意志自由,但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员工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张杨 《消费导刊》2009,(2):235-236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现代化潮流。都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都市的竞争力、对人的心灵的压力,使人的现代精神、生活长期处在焦虑之中。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冲突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社会危机;人与人的冲突道德危机;人的心灵的冲突精神危机。面对都市现代化与人的精神危机的诸多冲突,个体应该以自由、仁爱和宽容的生活态度去寻求一种现代文明指引下的别样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彭青 《商》2014,(3):92-92
实然和应然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一个为实际怎样,一个为应该怎样。马恩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大众化的思想是其应然状态的,而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则是其实然状态的表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使实然角度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接近应然的状态,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社区道德与社会基本道德的相互关系,对社区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道德与社会基本道德在形成与发展方面,在内容方面,在功能方面都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既然社区道德与社会基本道德是相互区别的,那么在社区道德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二者的区别,使社区道德的体现出独特性、丰富性、具体性.既然社区道德与社会基本道德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在社区道德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二者的相互联系,使社会基本道德成为社区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不要使社区道德与社会基本道德相冲突.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该如何对道德问题施加影响?面对一些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的现象,公众普遍希望法律对提升道德水平能有所作为。对道德建设,法律的确应该“有所为”,但更应该“善于为”。法律干预道德问题,要保持谦抑性,宜粗不宜细,多一些倡导,少一些强制。对于道德问题,法律不应漠视,但也不应横加干涉,特别要慎用“强制”。  相似文献   

15.
人的道德行为、道德目标意识、道德责任意识三者总称为道德人格,不但可以使企业道德得到很好的构建,而且还会使得企业员工内在道德情感得到很好的加强,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所在,在企业不断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员工的意志自由得到很好的维护与实现,更为突出的意义是,可以很好的塑造企业高尚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交换是理性人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而同他人进行互惠的、交换性的互动。农村社会交换是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的一个视角,应该说农村交换中会涉及一些伦理问题,主要是农村社会交换的原因、目的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我们应该对农村社会交换原因进行道德询问,对农村社会交换目的进行利益查审,以求得对农村社会交换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以人为人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性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的"人",笔者认为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涵:一,它是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个体;二,它是顾客、消费者,具有相对自由选择度的产品使用者;三,它是企业自身,应该遵守法律、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人".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应该适应于每一个不同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以人为人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性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的"人",笔者认为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涵:一,它是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个体;二,它是顾客、消费者,具有相对自由选择度的产品使用者;三,它是企业自身,应该遵守法律、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人"。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应该适应于每一个不同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19.
公丕亮 《商》2014,(37):258-259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很难厘清。两者关系归根到底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是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准则。自由是人类任何一个时期价值追求的最高内容。获得自由的途径,便是通过道德与法律的规范作用,调整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个体在群体生活中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道德的内涵包括选择,选择便是自由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如果失去道德的支持,便会失去方向,沦为贬损个体自由的工具。因此,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协调很大程度地决定着个体的自由。就人类整体而言,道德与法律都可以作为自律的手段,保证人自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财产作为公司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本文将从公司法人的制度设计并结合现实的可操作性来分析公司财产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得出所有被认为属于财产的事物并非都可以成为现阶段法律调整下的公司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