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秭归县中医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素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统计秭归县中医医院2012年1月~12月出院患者的I类切口手术病历168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7.6%,共应用7类12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噻肟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临床药师适时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9年度医院住院部开具的经静脉途径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江门市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2019年全年住院患者经静脉途径给药的所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处方,并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以分值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点评,分析其合理性。结果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医院住院部经静脉途径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为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两者平均得分96.68以及97.54,主要存在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和使用前未做病原学检查等。结论医院住院部静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存在一些问题,如无适应证使用、使用前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以及使用过程中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等,今后应和临床科室加强合作,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HIS管理查询系统,对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结果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均呈上升趋势;使用有病区差异;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仍不高。结论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仍需规范,应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年1 月门诊处方8000 张,平均每月随机抽取2 天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从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药物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也有部分处方存在不规范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药师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2009年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管理系统中随机调取3月3日和9月1日两日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等。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主要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联合用药主要以单一品种用药为主。结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控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的住院病历共20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所用抗菌药物按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对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9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的19%。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可行性措施,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抗菌药物整治的长效机制,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理论,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等过程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比例都得到了显著下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的应用步入规范。结论运用PDCA循环加强了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了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处方、病历药物应用状况,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2月的门诊处方4233张,病历366份,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分析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39.95%、住院73.44%;用药合格率处方89.91%、病历21.88%;标本送检率为21.88%;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99.16%。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合格率低,存在用药过度、过量使用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3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5%,其中主要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多肽类等。结论目前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患者用药比例较高,临床应强化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定期监测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细化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后的控制效果,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为临床科室设立责任状,细化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基础,对二甲医院临床科室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合理的制订责任状指标。结果计算结果表明,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细化前相比较有着明显的降低。结论细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医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及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期了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方法计算医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日治疗费用。结果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用量上升很快。结论个别药品的DDDs值远高于其它品种,提示可能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合理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使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厄他培南的全部出院患者469份病历,并按照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9月18日印发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附件2)及相关指南等,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469例患者中,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81.88%,根据"评价细则"的评分标准扣分,用药合理性总体评价平均得分87.65分。结论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利用计算机统计2013年1~6月各种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数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对DDDs进行排序分析;从2013年1~6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6000张,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5.7%,其中使用两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9%;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75张,占抗菌药物处方24.3%,不合理之处主要是选用指征不明确、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药理拮抗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与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延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以下简称((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印发。这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而组织编写的。该《指南》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基层部分而编写,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供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强化医院药事管理职能,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合理用药考核机制。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完善药事管理组织和制度,将工作重点从监管药品质量转移到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中,通过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工作,健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考核机制、指导并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药占比从2009年的44.8%下降至2013年的32.8%,低于"二甲"医院平均水平。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5.9%,病原学送检率上升15.2%。结论临床用药情况有序可控,有效遏制了药品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对病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下降至43.1%,抗菌药物送检率上升至59.3%。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抗菌药物管理得到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办法.方法 根据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状况,提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新举措.结果 我院临床药师根据《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制订了合理给药的实施方案,遵循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全院各科基本做到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论 临床药师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力度,坚持执行抗生素使用原则,才能根除滥用抗生素形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指导药物研究开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组织制定了《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并于2010年4月14日印发。该指导原则阐述了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致癌试验,以避免实验动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不必要使用。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化学药,其基本原则也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