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非均衡的房地产市场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我国的房地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经历了数次的大起大落。尤其是在2003年,针对房价迅速上升和房地产的“过热”,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选择了房地产业作为调控的焦点和突破口,采用金融、土地、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对房地产业的过热现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控。然而两年过后的2005年,宏观调控的声音尚未消失,房地产业的过热迹象就再次凸显:一边是迅速上升的房价,一边是房地产的供给结构性过剩——房地产业的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表明了我国长期以来房地产业非均衡发展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2006年,展望2007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形势是: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土地资源利用严格控制和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逐步形成,房地产业在调控中以规范求发展以稳定保持续。  相似文献   

3.
纵观2004年,政府一直没有放松过对房地产过热引发风险的警惕。从宏观调控手段来看,更是紧紧看住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政策再一次成为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关键变量。土地和信贷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是与国民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行业,这从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见一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史,每一轮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业总是首当其冲,既是调控开始的产业对象,又是调控的重点对象。在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可以说这次对经济领域实施宏观调控的开始也是以去年陆续出台的在信贷、土地等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121号和18号文件为标志的。无论是投资领域还是消费领域,政策调整给房  相似文献   

5.
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星 《上海房地》2005,(1):38-4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政府可以主要通过控制土地供给的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主体等多个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调控时可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这可以使政府能有更多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达国家,例如韩国、日本和美国,都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土地政策辅于货币、财政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很大作用。2004年,国务院把土地政策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土地是国家可调控的资源,这在客观上使国家具备了调节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不供地、从严供地、优惠供地等土地政策,来调整用地结构,最终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7.
调控,进行中     
2006年10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将房地产调控措施落实到每个城市;同日,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于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集中力量查处一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案件,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随着国家要求的日期临近,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重要内容的各地“十一五”住房规划纷纷出台……这一切都说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3年开始,以该年6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为标志,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业开展了新一轮宏观调控。比较此番宏观调控和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明显的区别在于,在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土地政策首次被正式提上日程,与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同扮演宏观调控的主角。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近年土地储备制度的广泛推行,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城市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方面的投入前所未有,对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影响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是空前的。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  相似文献   

9.
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对国内外对其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目标和任务、调控路径和实施手段、绩效评价等几个方面;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调控手段相比,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某种程度上仍有国家计划调节的痕迹。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所以应该认真研究土地的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平衡点,找出一个两都能接受的方案。为此,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的作用。这两个计划的本质是对用地结构作空间安排和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1.
8月31日,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来讲,将会是个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是协议出让土地的大限之日。自土地"4号令"出台后,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就经历着一场洗牌过程。而自今年4月底以来国家一连串的关于土地的通知和意见,就如同催化剂,加快了这一过程的速度。面对8月31日的大限和这一连串的土地政策,北京的房地产业将何去何从?今后的发展走向如何?为此,本刊三位记者采访了与房地产业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部分开发商,请他们谈谈对此次土地政策的看法、土地政策对北京房地产业的影响,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全国房价基本正常此次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要控制国民经济投资过热,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很快,GDP 增长了8%-9%,房地产业为此贡献了1.5%-2%。通过金融贷款和土地两方面的调控手段也是为了保证房地产业能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大的波动。从长期来看,宏观调控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促使  相似文献   

13.
这次由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在全国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是土地增值税政策实施以来规模最大、要求最完整、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最敏感时期所布置的一项税收管理工作。同时,这项工作所引起的反响也前所未有,房地产业界对这项政策本身的科学合理与否也提出了质疑。有媒体报道,已有上海市房地产业界共同质疑、  相似文献   

14.
王薇 《城市经济》2005,(3):14-17
近二十多年来,南京房地产业经历了复苏、启动、发展、快速扩张等阶段,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市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在土地、金融等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作用下,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呈现高开平走的态势。可以预见,2005年南京的房地产业即将步入调整和完善的发展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管理的强化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将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业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其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与优化,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虽然,有许多其他政策也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影响,但都不是直接的,更多是针对整个国民经济,如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价格增长过快等现象,将土地政策上升到宏观调控的战略高度,全面开展了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不仅对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以及经济过热起到了显著作用,也带来了土地市场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魏亮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48-49
人多地少、国土资源非常紧缺是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有国家政策来看,国家将土地作为尤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着手实施“紧缩地根”政策。从土地市场来讲,既保证经济发展,又同时保证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赖于改善土地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价值。上升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则需要“开源”和“节流”并行,各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和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而农村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意义和独特优势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经济调控手段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调节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给结构的协调、房价的基本稳定和整个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利益博弈看房地产调控思路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博弈规则的制定者,肩负着为社会居民提供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责任,其作为全体人民的利益代表,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者。一方面承担起防范金融风险,规范房地产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促进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任务;另一方面在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民生目标。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主要表现为指导性的政策建议以及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出台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来调节房地产供应量、供应结构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我国提出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新手段,其根据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物质生产是按比例发展的,有客观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外化为现在所说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