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有许多石化企业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这些石化企业的信用状况一直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债券购买者所关心的问题。对这些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为那些希望了解和判断企业信用风险的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对石化企业的信用评级充分考虑影响石化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多种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评企业特定债务和相关负债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召开第一批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审会,审议信用办公室提交的第一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初评意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许坤元、王天凯以及信评委副主任委员、委员、信用办工作人员等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状况是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指标才能保证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企业信用等级。本文采用一家工程建设企业三年财务数据,阐述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买方市场形成的社会大环境下,大部分发生贸易关系的交易主体采取信用结算的方式,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然而由于我国企业信用意识的薄弱和信用管理的空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大量的逾期应收账款和呆账、坏账不仅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甚至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造成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经营严重亏…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自金融危机以来,"信用评级"越来越受到关注,先是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引爆美国"金融炸弹",再到穆迪、标普、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都凸显着信用评级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在愈发频繁和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信用评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愈发不可忽视,重视信用评级有助于企业防范商业风险,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诚信;也是商业银行确定贷款风险程度的依据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自本期开始,《化工管理》杂志要新开辟一个专栏——信用评级。目的就是系统地介绍信用评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财务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内涵入手,系统论述了两者在其属性、功能与作用、内客及研究方法方面的不同;并从其相互影响、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拓展领域四方面分析论述了其内在联系,尤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理论研究现状,笔者指出了其应重点研究的领域,旨在进一步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8.
<正>"财务"一般可以理解为理财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常也指具体从事理财活动的人,即会计人员。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冶金财会》2007,(8):48-49
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基本内涵入手,进一步阐述三者的外延,最后探究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资信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主题内容之一,而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面对正在蓬勃发展的资信评级市场,本文就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做较为深入地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金融信用交易随着金融业的勃兴而迅速发展,金融信用的发展要求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这已成为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共识。作为规制金融信用的法律制度,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保障金融信用行为的秩序与安全,这是制度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度建构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价值目标,就要建立以金融产权法律制度和信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为核心的金融信用法律体系,同时还要从司法实践出发以整体主义的思维来推进金融信用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计量企业社会绩效,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绩效与品牌金融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品牌金融价值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规模不仅影响企业社会绩效,也影响品牌金融价值;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性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承担更多地企业社会责任,而对于品牌金融价值,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均不受企业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市场秩序的现状、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和反经济信用行为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健全和完善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的市场秩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已由“股东至上”的产权治理演进为“利益相关者”的超产权治理,由单一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治理向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演进.企业价值评价也由财务指标逐渐转向非财务指标.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中,企业当着力构建公司的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顾客网络关系,并以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点,根据不同的网络关系,实施分类治理,协调、维护好各种网络关系,使各类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公司利用各种网络关系攫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致力于企业“Key Stone”角色的建设,保持企业的“常青基业”,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企业充当信用中介,将银行信贷等资金通过商业信用的渠道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会导致资金供给链延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因此,其能否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有效减少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把长期借款资金进行二次配置的行为,而且该抑制作用对于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少上市公司超额银行信贷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内部风险较低、现金持有水平较高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同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减少了资金供给的中间环节,进而抑制大型企业充当"影子银行"进行资金的二次配置。  相似文献   

17.
平台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是影响出资人意愿,进而影响P2P平台融资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考虑了平台、出资人、借款人三方的相互影响,并以中国第一家P2P借贷平台网站--拍拍贷在2014年1~12月的真实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P2P平台的融资成功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借款详情描述字数越多,融资成功率越低,这也验证了出资人存在“懒人效应”。借款金额、利率、期限以及历史失败次数均会降低融资成功率。而历史成功次数、性别、工作、平台评级、认证均与融资成功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年龄与融资成功率没有直接关系。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平台评级在所有促进融资成功的变量中系数最大。本文研究对规范P2P平台,提高平台融资成功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通过筛选个人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准则层和目标层的指标,其次通过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某银行实际样本的贷款临界值模型。并用样本值加以验证,结果发现判别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样本信息。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summa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irresponsibility (CSI) and financial risk. We posit that media coverage of CSI generates risk by providing conditions that in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stakeholder sanctions. Through analyzing an international panel of 539 firms during 2008–2013, we find that firms receiving higher CSI coverage face higher financial risk. We show that the reach of the reporting media outlet is a critical condition for this relationship. Once the outlet has a high reach, the severity of CSI coverage is a boundary condition that further reinforces the effect. Our findings complement existing theory about the risk‐mitigating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illuminating the risk‐generating effect of CSI coverage. For executives, these insights suggest complementary strategies for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Managerial summar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 of negative news on financial risk. It shows that negative media article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issues increase a firm's credit risk. It also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n article's reach and severity, i.e., how many readers are exposed to the article and how harshly it criticizes the firm. The results allow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risk that emanates from negative ESG news. For executives, three strategies are derived for limiting a firm's exposure to this risk: balanc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grams with operational safety programs, reporting suboptim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transparently and proactively, and avoiding acquisition targets and markets with a legacy of negative new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财经理论为出发点,建立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融资结构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将财务风险和经理持股两个因素纳入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了在此背景下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阐述了经理在股权激励和债务约束两种背景下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