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石家庄市政府始终将新民居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该项工作日益呈现出规模大、进展快、反响好的良好局面。本文从农民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石家庄市新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民的实际需求,提出创新融资渠道、管理办法、监督办法等满足农民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让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实现城乡发展双赢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 ,保持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 ,使资源和环境永续支撑农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农民、尊重农民 ,给其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3.
马雪腾 《江南论坛》2007,(5):25-25,3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特色,在开展现代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中下功夫、做文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现代新农村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本领,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主动参与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浓厚社会氛围,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 ,农村工作遇到了许多新课题 ,要解决好这些新课题 ,就必须尊重农民 ,依靠农民 ,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劳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在感情上贴近农民 ,把农民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 ,从心灵深处打牢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要在思想上尊重农民 ,找准农村工作的立足点 ,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让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重点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民居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保定市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农民自身条件和外部其它条件等方面进行挖掘,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了解备因素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6.
李滢  刘志青 《时代经贸》2012,(10):53-53,56
新民居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保定市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农民自身条件和外部其它条件等方面进行挖掘,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了解各因素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7.
农民对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农民对新民居的居住意愿是当前农村新民居建设实现供需匹配均衡的一个重要前提。农民的心理感知、农民群体性外部比照是影响农民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关键内部因素,但二者对农民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影响并不一致:农民可以提高心理意识形成能动的新民居居住意愿;农民个体与入住新民居群体的比照可以增进其新民居居住意愿。新民居政策宣传沟通和外部环境变化是影响农民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外部因素。改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能更好地满足农民对新民居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认真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民居、加强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为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亮  李军  徐伟 《江南论坛》2006,(12):31-31,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素养的新型农民,既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培育新农民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尊重农民为前提,以走近农民为关键.以宣传农民为要务,使广大农民在受教育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能力,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乔颖 《经济问题》2004,(4):80-81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具体、透彻地分析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而找准经济发展的优势,理出发展思路。要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好"、"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经济观念。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与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发展民营经济做文章。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从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新民居建设指标体系,其受许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难以量化。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低低碳视角下农村新民居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扶持力度、低碳能源利用、空气质量是决定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具体工作方向和要求.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民居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臣良 《经济论坛》2009,(10):139-140
一、推进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 推进新民居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群众对新民居建设的愿望十分强烈。推进新民居建设,为农民提供相对集中、环境优美、繁荣宜居的人居环境,是顺应民心、深得民意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4.
房屋有无抗震性能在地震发生时危害程度会有明显不同.要想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必须解决农村民居的抗震问题,让广大农民住上节约能源又经济适用的环保抗震住房,选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国内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好求优;必须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的特性、我国基本农业经营制度的局限性以及我国农业发展落后的现实等因素决定农业产业化必须有政府参与,实施政府引导。政府引导须要从思想、组织、规划、技术、信息等方面展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客观规律,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涉农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足够的认识:一、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四、要实行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五、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六、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以桂林阳朔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雨萍  李肇荣 《经济地理》2005,25(3):418-421
乡村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城市居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需求而出现。文章通过对阳朔乡村民居旅馆的的实地调查与了解,分析了其乡村民居旅馆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开发与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桂林市作为农业资源大市,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优势,同时也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农村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坚持以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实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切实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思路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发展小城镇应当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占用和土地流转问题,尤其应当在观念和制度上善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正确评价和尊重乡村文明,尊重农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