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发生学角度应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岛城市地域拓展和空间结构调整的历史过程,探讨了青岛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耦合模型和空间结构演进机制模型;对青岛拥湾发展战略进行评析,分析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及地铁建设对青岛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城市空间结构重组方略及政策措施:胶州湾岸线和黄海岸线要进行生产、生活功能的合理分工;建设黄岛、胶州和城阳新城,构建具有生态镶嵌结构的网络城市;推进产业地域分工,实现产业空间整合;推进城市土地置换,嵌入式发展"斑块经济";对历史街区进行"拼贴式"改造,促进城市功能转型;整合推进城市外部空间拓展与郊区城镇化;调整行政区划,优化都市圈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张韶天  王军 《商周刊》2011,(14):14-19
6月30日,横跨胶州湾全长36.48公里的青岛胶州湾大桥、穿越胶州湾海底全长9.47公里的青岛胶州湾隧道,在青岛同时建成通车。桥隧将青岛、黄岛、红岛贯穿在一起,三岛进入同城时代,"青黄不接"的历史从此终结。大桥和隧道是青岛城市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重点工程。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胶州湾大桥比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长0.48公里。青岛胶州湾隧道比国内最长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长0.77公里。  相似文献   

3.
张韶天 《商周刊》2012,(7):43-44
2012年这个寒意料峭的早春,《商周刊》记者进入青岛两会现场,即刻感受到一股不同以往的春潮涌动。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空间布局下,构建战略性新经济增长极、推进城市跨越式发展……在"蓝色跨越"和"再造一个新青岛"的宏伟蓝图下,整个城市的关注目光和干事创业的历史担当,聚焦到与青岛主城隔海相望的胶州湾西海岸。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10,(2):33-35
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是青岛市政府规划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与青岛前湾港、青岛空港物流园区构成青岛市物流产业的发展主体。  相似文献   

5.
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是青岛市政府规划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与青岛前湾港、青岛空港物流园区构成青岛市物流产业的发展主体.  相似文献   

6.
张韶天  林森 《商周刊》2011,(14):98-99
6月30日,青岛海湾大桥和青岛海底隧道正式开通。桥隧的开通,不仅拉近了胶州湾两岸的距离,也将带动大青岛旅游格局的发展。桥、隧开通前,青岛市旅游局联合青岛城投文化传媒公司,共同推出了"桥隧旅游一票通”系列旅游产品投放市场,包括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青岛海景演出“蓝色畅想”、中国奥帆博物馆、青岛旅游观光塔、青岛冰天地景区等胶州湾两岸最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均涵盖在内。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是中国著名的轻纺工业、外贸港口、海洋科研、风景旅游城市,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和在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中实行单列的城市之一,享有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4年国家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青岛在内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给青岛的改革开放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放以来,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326个,总投资21.6亿美元,合同外资16.7亿美元。其中,批准三资企业项目544个,总投资13.6亿美元,合同外资8.8亿美元,目前,全市已有150多家三资企业开业投产,大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贸出口发展较快,1991年全市自营出口4.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6%。今年上半年完成出口3.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94%。在胶州湾西岸兴建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具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16):83-83
2011年6月30日,青岛迎来了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青岛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同时竣工通车!随着桥隧的全线通车,青岛移动的网络信号也早已全面覆盖桥隧,在长虹卧波的跨海大桥上,青岛移动为您捎来别样的海景"彩信";  相似文献   

9.
张韶天 《商周刊》2011,(4):85-85
三年,全面推进10大工程、1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重点项目,借此改善城区面貌,缩小饱受困扰的南北差距,以商兴城,为发展与生活注入新的可持续能量。2月9日,李沧区启动实施三年大发展行动(2011-2013),“拥湾枢纽、生态商都”的战略目标,得到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世园会跳板 若干年来,坐落于胶州湾东岸和大青岛核心区域的98平方公里土地,虽有主城区之名,并无主城区之实,与青岛中心城区落差巨大,饱受南北差距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商周刊》2011,(16):70-70
无论去哪个城市,绿城总有一个可以代言城市历史文化、城市人居高度的高端产品这一次是,胶胶州。"胶州是绿城第一个选择的县级市,我们看到的是胶州未来的发展一定很强劲"。当记者抱有对绿城·紫薇广场的好奇来到胶州,青岛绿城胶州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黄继东甫一见我,就表示了对胶州的肯定和认可。  相似文献   

1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青岛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选择.2010年1月,青岛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青岛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对于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青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核心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鑫陶 《商周刊》2011,(12):58-59
5月20日清晨,青岛开发区的晨雾尚未散去。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智慧城,跟不远处的金沙滩一样,都在期待一天中朝阳的出现。而对于胶州湾的这片西海岸而言,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产业“朝阳”却已经喷薄而出。与30余家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的记者一道,在对开发区内部分高校和企业的采访中发现,通过构筑人才“洼地”,抢占产业“高地”,青岛开发区的服务外包正在迎来“井喷”发展的态势。这也是青岛加快发展服务外包,逐步缩小与“一线城市”差距的缩影。2010年,青岛开发区服务外包合同额2905万美元,同比增长443%;  相似文献   

13.
田鹏飞 《商周刊》2011,(16):57-57
黄岛和青岛之间不会相互输入商业动力,环胶州湾的大青岛会诞生很多区域的商圈这是趋势也是规律,也就是青岛商圈的分散化,全球的大都市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的一片低效盐田和荒滩出发,在2年多的时间内,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一直在以硬件环境塑造和软件环境优化复合推进,作为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核心圈层和关键节点,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这样成为岛城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王建辉 《商周刊》2014,(12):48-49
随着胶州湾隧道、青岛体育中心、青岛大剧院、中国蓝色硅谷等重大工程的建成,青岛的“青黄不接”大交通难题成为历史、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胜利举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它们成为青岛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郭霞 《商周刊》2016,(5):56
"统筹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滨海大道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带‘一区一园一带’建设,创建海洋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是青岛的靓丽名片,不仅如此,海洋更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比在"十二五"时期已经超过20%。回顾过去五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是"十二五"时期首个获批的国家战略,展望"十三五"未来五年,中国蓝谷不仅是青岛的三大战略高地之一,更已经初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30日,80907次开往西安西的集装箱专列由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出,标志着中铁联集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顺利开通,投入运营. 中铁联集副总经理黄小平、胶州市委书记祝华、市长刘赞松等领导出席了发车仪式. 中铁联集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位于胶州站北侧、胶州湾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内,联接胶济线、胶新线、胶黄线,紧靠济青高速、济青复线、环胶州湾高速、同三高速,是铁路"十一五"规划建设的18个大型枢纽型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赵建军 《经济地理》2007,27(5):768-772,782
城市功能转型研究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城市功能转型的过程及特点;而后分析了青岛城市功能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最后,基于区域龙头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构建,提出了青岛城市功能的转型及对策:进一步强化港口、旅游等特色城市功能;工业制造向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方向转型;强化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调整行政区划,为城市功能转型提供承载空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青岛向区域经济管理中枢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9.
《商周刊》2012,(7):54-55
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这座曾经创造过灿烂海洋文化的城市,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再度奏起了恢弘的"蓝色畅想"。蓝色已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开启了新的引擎。深耕蓝海,也成为顺应蓝色时代的必然选择。机遇稍纵即逝。作为城市经济血脉的金融业,如何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不仅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也深深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力 《商周刊》2014,(10):54-55
当前,青岛服务外包产业正沿着正确轨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龙头带动、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期待未来服务外包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