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军 《经济与管理》2009,23(10):10-14
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在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也对中国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深远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来看,FDI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化”和“工业化”特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未来预测结果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应通过调整外商投资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措施来引导FDI,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研究根据可获取数据测算了自20世纪90年代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以来,中国(依托FDI)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水平,包括依托外商直接投资(IFDI)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依托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外产业转移两方面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通过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水平,通过本国替代法和承接国筛选法估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水平,测算了中国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净碳排放水平,以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碳排放水平对IFDI的脱钩程度。基于测算结果,从总量、结构、强度、脱钩程度四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依托FDI)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水平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3.
袁嘉颖  凌玲 《生产力研究》2020,(11):13-16+29
经济状况是制约生育率的重要因素,针对城镇居民生育意愿低下这种趋势,文章采用2015年CHARLS数据对中国居民代际财富转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研究其对城镇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教育水平、居住地、收入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家庭这几项变量通过影响代际财富转移,从而影响城镇居民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
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立足于实践中技术转移金融支持不足问题、学术研究中金融对技术转移影响分析不足现状,理论分析发现技术转移不同阶段存在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有助于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利用DEA-Tobit模型对2008-2015年中国29个省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及其与区域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对中国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对中国技术转移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较大的金融规模却阻碍了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金融发展对中国技术转移效率的支持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未充分发挥;此外,金融发展对中国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依赖于区域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金融对中国技术转移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房价差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中国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是什么,区域房价差异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产生哪些影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引入房价因素,对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拓展,发现区域房价差异导致劳动力流动,从而诱发产业转移。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2000-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市间的相对房价升高,导致相对就业人数减少,并促使产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实现了产业升级。对不同区域的深度分析表明,区域房价差异确实是影响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东部地区中高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与产业转移相适应的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体系,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避免部分区域产业空心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不完全、不彻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提高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持久性.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以户籍为先导、以土地为重点、以住房为基本,减少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阻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中国入世,尤其是2005年多纤维协定(MFA)消亡,全球产业网络重构加速,中国服装出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老牌与新兴服装出口国展开新一轮竞争。通过研究2000—2010年的服装出口数据发现,中国、欧盟15国、东盟等经济体的服装出口不断增长,而其市场占有率则相互转移不断变化。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是分析这种转移特性和变化过程的有效工具。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研究十年来世界服装市场上中国与其竞争对手的动态增长和转移情况,并预测该市场未来五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以和县为例,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困境,进而提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为农民增收和实现中国城镇化建设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探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不同区域的政府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缩小发展差距的一种基本战略。基于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提出了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几种主要模式:成本导向型转移、市场开拓型转移、多元化经营型转移、竞争跟进型转移、供应链衔接型转移、追求规模经济型转移和政策导向型转移。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王孝松 《经济评论》2012,(3):145-155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转移效应以及东亚转移效应在不同技术分类下的不同表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中国对东亚的投资开放度和加权实际汇率两个指标来度量东亚转移效应,并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东亚转移效应是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因素;东亚转移效应显著存在于高技术和中技术产品上,低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则不存在显著的东亚转移效应;高技术产品上的东亚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中技术产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助于减少中、低技术产品顺差,但对高技术产品顺差几乎没有影响。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须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稳步、有序地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坚持走出口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瞿忠琼  欧名豪  厉伟 《经济地理》2007,27(5):730-732,746
产业国际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从理论上讲,产业国际间转移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性规律。然而,自从中国日益向世界工厂的角色转变之后,由于中国劳动力二元结构特征的存在使得这一从中国向产业低梯度国家的产业国际转移进程受到了很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理应采取各种措施与原有准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低梯度国家处理好政治经济关系。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梯度效应,分析了劳动力二元结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障碍,即发生在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阻断现象,据此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应注意的战略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企业国际化中反哺式知识转移: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哺式知识转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这一知识转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路径,包括海外子公司获取知识、海外子公司向国内母公司传递知识、母公司吸收和整合知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反哺式知识转移的内在属性,提高知识获取能力,促进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催化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演变趋势。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测算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根据测算结果,需要进一步诱导和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产业梯度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可凭借自身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并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沿海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要注意过度集聚和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东盟子公司员工的中微观视角,通过问卷调查,采用PLS SEM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东盟跨国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交互渠道、关系质量、学习意愿3个因素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东盟跨国公司内部,丰富和便捷的交互渠道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同时通过关系质量、学习意愿对技术转移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不能直接促使技术转移绩效提升,但可以通过学习意愿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技术转移绩效。学习意愿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向中国产业转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雪  高长春 《生产力研究》2008,(15):105-107
日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区位分布不均的特点,日本向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文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地区经济开放度、工资水平、教育水平和政策因素是影响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并鉴于此,对中西部地区吸引日本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FDI的逆向知识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FDI中,创造性资产寻求被公认为是重要的驱动力量。然而,创造性资产寻求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但现有文献尚未关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逆向知识转移。本文首先建立了逆向知识转移的分析模型,并剖析了中国企业FDI逆向知识转移存在的先天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克服知识转移劣势的解决思路,并以联想为案例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