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持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强审计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审计管理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审计质量和水平的瓶颈。本文着重谈谈如何通过审计管理,来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审计监督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随着经济深入发展,审计工作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然成为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至2007年“五年规划”中,对此又予以进一步明确,将“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列为“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中之重。因此,充分认识审计质量的意义,客观分析审计质量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建立明确的审计责任制势在必行。一、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审计质量不仅包括审…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贯彻《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6号令),各地审计机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笔者认为要做到严谨细致、提高审计质量,仍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练好内功,并以扎实有效的控制机制加以控制,方能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好以下六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审计公告制度下政府审计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我国国家审计结果事项对社会公告以来,审计公告制度为增强审计监督效果,督促审计质量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但是,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在公开透明的同时,也给国家审计机关带来了更高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建设的完善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规避审计风险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审计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存在法律责任风险;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存在行政风险;如果扩展到审计在社会上的形象,还存在被审计单位和社会信任的风险。要规避审计风险,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提高审计质量上下工夫,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就提高审计质量,降低风险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审计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 则。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计法律体系,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审计执法工作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安全防护的免疫作用,是维护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有序、协调、安全的屏障,只有确保国家审计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预防性、保障性、建设性和调控性作用,国家审计机关要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为关键点,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促进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审计报告是会计人员在审计任务完成后 ,向派出的审计机关或委托审计的部门就审计工作情况、审计结果提出的评价和对问题处理的意见以及建议等进行汇报而撰写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和审计结果的全面总结 ,也是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基本依据。由此可见 ,审计报告牵系着两个方面或两个单位的情况 ,一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经济业务、组织生产工作任务、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情况 ;二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任务、遵循审计规则履行审计职责的情况 ,上述两方面均须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9.
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具有重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必然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拟在对我国审计体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审计体制改革应采取的对策。一、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是80年代初创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1.审计机关直接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同时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2.我国设置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中央审计机关,即审计署,是在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下的,主管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安全防护的免疫作用,是维护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有序、协调、安全的屏障,只有确保国家审计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预防性、保障性、建设性和调控性作用,国家审计机关要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为关键点,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促进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审计公告制,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就重大审计事项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一种制度安排。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中美国家审计模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国家审计模式比较 国家审计机关由中央审计机构和地方审计机构组成,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主要取决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由于政治、经济、法律等审计环境各不相同,各个国家中央审计机构以及中央审计机构和地方审计机构两者关系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抓好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在努力扩大审计成果在促进经济发展、廉政建设、社会和谐中的影响力.由于各地审计机关的做法不同,所以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升审计的影响力应重点突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向审计机关或有关单位报告审计内容、经过和结果的书面文件。凡是发出正式审计通知的审计项目,不论是否发现问题,审计结束后,都必须编写审计报告。如发现问题,则要对问题的数量、情节、性质、处理意见和建议作出有根据的、恰当的书面陈述;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通过书面的审计报告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审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被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有异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在《审计法》颁布施行前后有不同的规定。198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是这样规定的: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审,上一级审计机关和审计署的复审结论、决定是终审结论和决定,对终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终审机关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申诉。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就取消了这些内容。取消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财政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是从严治政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审计要注重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不高,审计行为不规范,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财政审计对象的层次相对较高,有的是行政执法部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较熟悉,如果我们忽视审计质量,审计风险可能会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一、机遇与挑战按照WTO规则,我国与WTO规则相关的国内立法要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审计执法的依据要有相应改变,因此审计机关要及时了解相应的变化,以便在审计执法中正确适用。按照WTO规则,有关政府行为要公开透明。我国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也要提升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逐步建立和规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研究审计机关对外公布审计结果的形式、内容、时间和方式等。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将受到进一步重视,政府和企业决策管理层必然会对内部审计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内部审…  相似文献   

18.
渔业管理审计是渔业治理的重要工具,开展渔业管理审计有利于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借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环境审计工作组发布的《可持续渔业管理审计指南》,分析了开展渔业管理审计的必要性、明确了开展渔业管理审计的依据和审计步骤,并对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渔业管理审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适用范围的特定性,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按有关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接受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或政府指令下对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完成经济目标和个人廉洁情况的监督、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在实施经  相似文献   

20.
王琳 《绿色财会》2023,(6):37-39+56
随着审计全覆盖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内部审计外包制度不健全、外包审计的环节复杂且审计工作量大、内部组织和外包机构沟通不足以及企业与中介权责划分法律依据不够等问题。因而国有企业需要采取健全审计外包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与外包审计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大数据审计思维及工作模式、健全审计外包质量监督考核机制和审计机关加强权责监督等措施,从制度上、组织上及人员上保障审计外包质量,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