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竹农参与技术创新,对竹业技术成果转化、竹农技术素质提升和科技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从竹农对竹资源的人工干预意愿、竹加工业的需求变化、对技术接收方法的转向程度和对学习、分析、运用技术的成本分析等角度,以及政府扶持的强度能否克服竹农参与所带来的弊端、技术成果转化和提高竹农技术素质的需要程度等科研机构角度对促进竹农参与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的竹业生产经营状况、科研体制改革前提下,竹农愿意参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南方集体林区竹业管理体制改革与思考欧阳玉健(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竹资源经营利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日益受到有关部门和山区竹农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供销部门负责竹林的经营和行政管理,外贸部门负责笋产品的经营,竹、笋加工企业则由企业主管部门主管的旧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道县发展竹业产业的自然条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道县竹业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道县竹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道县发展竹业产业的自然条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道县竹业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道县竹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999年11月,在’99中国竹文化节上,“衢县竹炭”荣获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衢县竹炭”的面市,既填补了市场空白,为竹业经济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又为竹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永年 《浙江林业》2003,(11):21-21
以“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全民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于10月11日至13日在湖北成宁举行。中国竹业博览会是中国竹文化节的主要内容,汇聚了近年来全国18个省(市、区)研制的最新产品,展示了我国竹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当今国际竹业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7.
闽北竹业产业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闽北竹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竹业产业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并就进一步推动竹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竹林种植面积、竹产品竹加工业现状、竹农增收和劳动力就业情况三方面介绍淳安县竹产业现状,分析当前淳安县发展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投入不足、设施落后;竹农观念落后,竹林经营粗放;种植示范户带动不足;竹笋加工业滞后等四个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与前景,依靠政策力度的加大、科技含量的提升、产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凭借生态旅游建设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竹产业发展链。  相似文献   

9.
在假定竹农、科研机构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分析了竹农参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参与成本、参与收益,并引入概率,对参与决策进行了博弈分析。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的扶持下,当竹农或科研机构对自己的参与收益达到一定综合概率时,竹农或科研机构就愿意参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竹业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竹业已成为南方许多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 ,由于山权、林权还处在不断调整中 ,各地仍然纠纷不断。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竹林产权制度的分析认为 ,在现有的产权制度安排中 ,由于竹林产权界定不完全、产权主体的权责不一致以及产权要素划分过于简单等原因 ,竹林产权严重残缺 ,尤其是明晰产权、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竹农利益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直接影响了竹林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 ,产权界定、产权明晰依然是竹林资源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省发展竹产业的优势及竹产业经营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竹产业参与式开发的对策思考。在竹产业开发中实施参与式方法,确立竹农的主体性参与地位,使政府从竹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转变为宏观支持,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利于保护、发展竹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实现广大竹区农民增收和乡村致富。  相似文献   

12.
对安吉竹产业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利润空间压缩,企业资金紧张,缺乏信心,发展后劲不足,管理服务缺失,生产积极性受挫,竹凉席甲醛超标,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大生态竹产品开发,围绕竹产业升级,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向精深加工、全竹利用、高附加值路径发展;加强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生态文化制度体系;推动竹文化与竹产业的互融共进,积极培育集群内企业的生态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485家特色林果种植贫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收入状况和创收能力两方面,实证分析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林果耕地面积、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政府扶持情况等因素对贫困农户收入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等因素对贫困农户创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和创收能力处于稳健上升状态,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较好。因此,应加快健全特色林果业扶贫利益联结的机制,拓宽特色林果业扶贫的方式,增强农户受教育程度及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成本分析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0~2014年河北省小麦生产中的生产成本、人工费用及土地成本等主要收益指标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成本收益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河北省小麦生产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物质与服务费中的化肥、机械费、燃油费及人工费用的不断攀升。同时在全国小麦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下,河北省又常常遭遇干旱、病虫害胁迫,致使全省单位面积小麦的纯收益跳跃幅度较大,小麦总体收益偏低。其中,2011年与2013年纯收益甚至出现负值。该文通过实际调研,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种植小麦补贴标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小麦产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深加工产业等对策。此外,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又提出降低成本,提高小麦单价,增加农民收益的建议,进而为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加快福建竹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当前福建竹产业发展中税费负担、竹政管理、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改革竹政管理体制、降低税费负担、大力发展加工业等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林果产业发展状况及增收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林果重点县进行典型调查和42个县(市、区)、4200个农户林果产业收入的专项调查,指出河北林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果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林板加工业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在了解其林果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情况,指出林果业收入构成日趋多样化,收入结构有所优化;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增收空间得到扩展;受林业生产任务调整的影响,林业纯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林果业增收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化经营规模、林果产品外向度、政策调整约束等。林果业增收潜力极大,表现在政策、技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林果优势产业带形成,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18.
在理性人假设下构建了分析框架,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提出了影响农户采用"碳汇模式"意愿的可能因素。主要采用Logistic模型,利用浙江省临安和安吉两个县市的209个调查样本,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产业就业人数越多、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越高,农户越不愿意采用"碳汇模式";把"材用林"作为对照组,经营"笋材两用林"的农户与"碳汇模式"采用意愿正相关,经营"笋用林"的农户与之负相关,说明引起劳动投入以及机会成本增加的因素,会降低农户采用"碳汇模式"的意愿。竹林经营面积与竹林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两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户对竹林的可持续经营等问题重视不够等主要结论。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浙江省3个县24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林地规模下农户的投入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地块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林地总投入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林地规模影响农户林地投入进行的分林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对经济林及竹林地块投入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年是否造林对经济林及竹林投入均具有正向影响;林业生产是否存在资金困难对竹林投入具有负向影响;林地距主干道的距离对经济林投入有负向影响;林业收入占比对经济林投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