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包容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要在"包容性增长"新理念指导下,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构建河流伦理是应对生态危机、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河流伦理改变了只将人类作为道德主体的观点,强调河流的主体地位,把河流共同体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关怀的对象,是对传统伦理的突破和挑战。河流伦理强调河流的内在价值和健康生命,在理论和实践中构建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人水和谐"的价值观来指导人们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同一性的一种状态,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的理想存在形式。事物之间和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发展的美好境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和谐"关系读本。作品中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和谐、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无一不在诠释着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境界的膜拜——和谐。  相似文献   

4.
邵秦 《经济学(季刊)》2006,(3):52-56,70
协调首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是“绿色奥运”紧迫而重要的命题。针对当前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口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现实,除综合点评“开源节流”多项对策外,提出了“人水共存共荣”的新思路。重整水环境,古为今用,延伸古水系价值与风貌,用以构建现代化生态型绿色都城。量水而行,严控人口规模,适度吸纳流动人口。树立科学观,力争人与水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坚持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舍弃首都经济“中心论”。利用经济杠杆,市场机制,以供定需,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依《水法》用水治水、管水,以使北京成为人水共存共荣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5.
曹斌 《江南论坛》2012,(5):23-25
对于保护环境而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只是保护的理由和方法不同。而研究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生态生产行为,离不开"人"的生态价值观的转变,这就要求从"人"的主体性角度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而不单单空洞地离开"人"而谈论"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内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形成的"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本质上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化的解读。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作为"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之本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清算,在本体论上确认了历史与自然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思想,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虚拟水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大量消耗,水资源短缺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虚拟水贸易作为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式被提出,成为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为主体的虚拟水国际贸易也不仅仅涉及水资源的平衡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政治、经济等因素。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四方面对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虚拟水贸易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虚拟水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大量消耗,水资源短缺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虚拟水贸易作为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式被提出,成为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为主体的虚拟水国际贸易也不仅仅涉及水资源的平衡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政治、经济等因素。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四方面对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虚拟水贸易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6,(B07):12-14
一、生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本质就是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与繁衍至关重要,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也是人与人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节能减排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种二维定位决定了节能减排立法应遵循的立法理念是人本和谐主义;人本和谐主义以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其哲学基础,以"人为自身立法"的人本伦理观、"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生态观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人本和谐观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湖北水污染问题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成 《当代经济》2010,(14):92-93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城市水污染依然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村饮用水安全任重道远,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增大,大型水利工程负面影响显现。本文建议湖北通过打造"两圈一带,人水和谐",成立湖北水资源保护专项办公室,构建武汉城市圈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基地,推进四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国家级试点区建设,推广农业两部制水价,实行基本水价财政直补,建立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构建生态补偿南北联动体制等对策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域(防洪抗旱、供水、农田水利、水力发电、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出发,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在总结分析水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水生态文明的主要理念,制定判断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符合程度的判别标准,进而研究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差距,以期为水利工程领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是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前提.对此存在不同意见.目前主要有以下解说思路:首先,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指人类与自然关系融洽、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有涉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化和维持生态平衡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便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表达.广义的生态文明还应当涵盖人类和资源、能源的生态关系(物质文明);人与自身的适应性心理生态和人与人的伦理生态关系(精神文明)、人与社会的人文生态关系和人与政府、企业、家庭的生态和谐乃至国际间的和平共处关系(政治文明),也就是更加着重研究在生态系统中,人类本身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反馈作用或影响,以把握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现.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能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等导致人类对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反思,由此低碳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在探寻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时,除了充分考虑低碳经济的政治和经济维度外,还应把生态维度纳入考量范围,包含3个重要因子:生态伦理、环境正义和以人为本.考量生态维度的价值在于能够理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达到环境友好发展、经济良性增长与人的永续福利和谐共生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机体,有其生态价值,这是保护海岛的生态伦理前提;从人类与海岛的关系来讲,使海岛生态功能的演化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演化,这是海岛保护的生态伦理的核心;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保护海岛是单个人对整个人类应尽的生态义务,这是海岛保护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生态义务是单个人对人类整体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法是人类主动实现同自然的"和解",合理地"支配和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它体现了人、社会、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应然的伦理关系,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和谐社会:社会观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两大基本关系出发,提出了生态和谐社会概念;并认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是生态和谐与社会和谐二者的结合与统一。论文对生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生:即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政治、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并提出了评价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度的五类12项指标;最后,对当前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四项任务,即社会结构城镇化、经济结构工业化、农村生活城市化和生活环境生态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价值观念,这两种价值观念在环境伦理学界、哲学界、环境法学界中都有很多争议.非人类中心主义又被分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从内容上做了辨析和重新界定,认为“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自然价值论”所形成的环境伦理理论,不应被称作“生态中心主义”而应叫做“生态整体主义”,这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的"中心"对环境保护价值理念造成的偏失,而“生态整体主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因此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都有证伪的作用.它的理论整合,是可供选择的谨慎而又开放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凭借着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高享受。这种发展方式正使人类遭受着有史以来自然界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臭氧层遭破址,全球气温变暖,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土地,使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濒临绝迹等等,不仅使经济损失巨大,而且已经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