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6个方面。以桂林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桂林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表明:2000—2009年桂林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旅游交通、餐饮和购物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发现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效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旅游业处于发达水平。为了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2.
兴办森林公园 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旅游年,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并提出“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抓住机遇,兴办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是促进我市旅游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森林旅游已有肝百年历史。而我国八十年代初才起步。目前,我国共有森林公园约800处,其中福建省12处,在福州也有3处。从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一湖南张家界和我省第一个国家森林公问—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来看,很受游人欢迎,if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据专家分析,到200O年,全世界出国旅游的10亿…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四大旅游资源区,阐述各旅游资源区的区位与资源特色,以及各市、州在2001—2015年期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大旅游”战略的指导下,区域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热点。区域旅游业能否发挥持续地竞争优势、并能切实地促进区域内旅游业的大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旅游业整合营销战略是针对旅游市场需求,以整合区域内所有资源为手段,重组区域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行为,并通过综合协调各种传播方式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对农业发展有着广泛的战略意义。该文还提出了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小旅行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开发,作为这一行业上的关键环节并处于旅游市场最前沿的旅行社,其数量得以高速激增。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兴盛,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旅游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旅游市场发育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通讯、互联网电子交易与传统旅游业务的进一步结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张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提供了旅游者和服务产品提供商直接交易的经济模式。在信息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  相似文献   

8.
李志红 《农业经济》2023,(2):141-142
人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然而工业文明割裂了此种联系,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创伤,唯有乡村旅游才能够医治,这是乡村旅游的人本意义。因此,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目前,旅游业已经进化到全域旅游阶段,全域旅游作为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寻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方式,创新旅游业与乡村工业链接方式,研究旅游业与乡村服务业融合方式,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碳足迹理论为基础,对青海省旅游业2010—2019年的碳足迹和碳承载力进行科学计量和动态比较。结果表明:①青海旅游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均有提升,碳承载力始终高于碳足迹;旅游人均碳足迹增加,2015年后相对稳定至103 kg/人左右;②青海旅游人均碳承载力由稳定波动转变为持续下落,旅游人均净碳足迹逐年上升至-172.1 kg/人。因此,旅游业对青海省以草地资源为典型代表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能的资金保证。青海省应提高旅游业的碳排放效率,将粗放式的旅游开发转向精细化运营,深入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
常婧 《山西农经》2021,(1):17-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业产业融合度不高、乡村旅游开发不善导致农村生态被破坏等,必须重视这些与乡村振兴不协调的现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面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理性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探寻其发展的科学路径,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物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喜爱的旅游形式之一。梅州市拥有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结合实际及目前文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从文物保护意识、文物旅游宣传、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文物旅游资源整合及文物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梅州市文物旅游的开发构想,以期为梅州文物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遗产旅游已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这与遗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世界遗产地出现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事件有关;遗产旅游研究滞后于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亟需加强对遗产旅游概念与内涵的深入探讨;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初步讨论。另外,对"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遗产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在对大连市工业旅游开展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业遗产旅游自身特点,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别从开拓客源市场、完善媒介市场、开发资源市场等方面对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提出前瞻性建议,同时确保3个子系统相互协调,以促进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满族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基于满族文化遗产的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强化旅游品牌建设,是满族文化遗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满族文化遗产形成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满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并重点从旅游形象、空间分布、产业链、市场营销和开发环境整合...  相似文献   

16.
在运河遗产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评价将对运河遗产和水文化保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选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运河遗产的旅游资源类型分为运河工程设施、历史建筑、聚落遗产、文物遗产与生态景观5类,并运用AHP-TOPSIS方法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运河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层排序遗产资源价值居于首位,评价因子层总排序艺术观赏价值、经济效益与投资能力居于前3位;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评价中,历史建筑和聚落遗产的整体价值分别居于前两位,开发价值较高。最后提出联合、深度开发运河旅游资源的建议,以期为常州运河遗产旅游资源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工业遗产是沈阳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是一个时代工业文明的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回顾沈阳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阐述了塑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形象、整体性开发和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实现工业遗产旅游与工厂观光旅游结合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discuss wine tourism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gene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lovenia. The country’s winegrowing areas have developed traditionally important viticulture, a relatively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typical grape varieties and in some cases also a distinct entrepreneurial spirit, which consequently reflects in tourism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values. Three Slovene wine regions are divided into nine wine districts with their own identities and more or less distinct terroirs. Despite a several centuries’ long tradition and a rich wine culture, it is evident that in national tourism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plans, wine tourism still does not occupy the position that it probably deserves, although most of the documents stress its potential for local or reg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s recognize a significant interest among winemakers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s for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velop wine tourism in the selected destinations. The authors therefore focus on some paradoxes and emphasize examples of good practice at 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度开发已成重要课题;在分析长春市工业遗产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市工业遗产资源特征及其价值,提出工业遗产开发与旅游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