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长远战略——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哲 《中国外资》2002,(5):44-45,47,49
<正> 自1993年以来,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系统化投资,投资项目数急刷增加,为巩固在中国的战略地位,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又在中国本土化方面展开激烈竞争,逐渐由被动国产化向主动本土化转变。这对跨国公司在中国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汇源并购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价196.5亿港元的汇源并购案给中国饮料业带来了什么?外资垄断威胁的增强,一个知名民族品牌可能江山易手……在这些之外,还有经营中的教训,和内资饮料业同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涉及的有关中国法律及机遇和风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外资参与中国企业购并的机遇和风险 1.中国存在巨大的并购市场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面临全面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面临入世与跨国公司竞争的中国各类企业将掀起并购浪潮。这是竞争中规模效应的需要,也是企业体制改革盘活资产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能够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开始不断地对外扩张,设置跨国公司来增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税收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税收成为了影响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就针对目前跨国公司国际税收筹划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保证税收的稳定性,希望能够为跨国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与垄断和竞争间业已形成交融互促关系,技术与知识资产优势是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垄断竞争优势的基础.跨国公司以技术垄断优势为依托开展国际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国产业技术安全.研究跨国公司技术垄断路径,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形成和提升中国企业全球技术垄断竞争力,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与百年辉煌之生死攸关话题.论文以技术垄断为研究视角,对企业全球技术垄断相关问题及其争议进行梳理,并对其进行相应回顾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刘晓燕 《中国外资》2013,(15):195-196
竞争优势与劣势集中体现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强弱。本文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在于要素成本优势、生产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而竞争劣势主要集中表现在企业治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匮乏。  相似文献   

7.
刘时阳 《中国外资》2010,(12):19-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进出口总量等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中国企业逐步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经验和对外投资能力。所以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外资源,成为未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传统的塔型层级结构,作为组织创新形式的跨国公司网络组织更有利于全球学习、知识创新及分享,而且其本身就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应争取进入跨国公司网络体系中学习,同时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组织,发展中国的跨国企业.  相似文献   

9.
胡春霞 《中国外资》2005,(12):16-18
<正>在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竞争中,发生在手机行业的故事更能令人体会到“一波三折”的真实含义。回顾中国手机市场十几年的历程,跨国公司曾一度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要河山,本土企业甚至难以抬头。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进入2002年,市场的风向标渐渐向国产品牌倾斜。当国人为民族品牌骄傲之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东山再起,而本土企业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竞争,实质上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技术、品牌、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频频遭到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牵制,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甚至被迫从某些市场退出.可以说,战略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制胜的法宝.因此,研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的被动局面,为制定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现代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对外投资、跨国经营上不具备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地区分布和行业结构不合理,与国内经营关联度不大;一些项目为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不当。必须选择好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包括区域战略、行业战略、方式战略等),更好地使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正>峰会得到了全球跨国公司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经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188位境外跨国公司企业领导人确认参会,其中有49位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青岛将再次迎来一场重磅的国际级盛会。由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和山东省主办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将于10月19日至20日举行,宣示中国对外开放坚定决心,专注跨国公司发展议题,聚焦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合作,持续放大办会效应,为中国扩大开放打造一个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6日,第五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推出“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峰会,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及企业的代表与会。在三十余篇的精彩演讲和两场互动的主题对话中,代表们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发表了真知灼见,共同探讨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跨国并购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主办方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主题报告中,推荐了11个跨国公司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并建议跨国公司应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大方向下寻找新的商机。本刊摘选了部分代表的精彩发言,并将陆续追踪报道跨国公司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尤其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国内外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纷纷到中国设立或扩大加工基地与研发基地,国际产业转移呈现许多新动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纷纷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乃至其整个供应链也将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向中国扩展,现代服务业成为其投资重点,物流中心四处布点,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有些还将直接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这些都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在这种新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和产业也必须运用SCM这个管理利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将会有更多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来中国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人们当然希望更多的采用现销的方式,但由于激烈的商业竞争,迫使大量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而就产生了应收账款。据资料介绍,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一些跨国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高达70%,如日本日野汽车公司1978年应收账款比重为71%。除了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广告之外,赊销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但它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相应的成本,而且还要面临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了谋求在中国的长足发展,跨国公司应积极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采…  相似文献   

16.
唐歌 《中国外资》2006,(12):I0012-I0014
跨国公司挥舞着“知识产权”大棒角逐中国市场,致使中国企业遭受到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冲击,以“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大多数中国企业节节阵败。  相似文献   

17.
高速发展的国内巧克力市场使民族企业在与国际巧克力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了一线转机。在此进程中民族巧克力企业要抓住合作与竞争的要旨。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加入WTO和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开始陆续进入江西。江西应采取引导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纳入江西中部崛起总体目标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战略格局、与跨国公司合作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以推动我省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壮大、完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等基本思路以及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凯 《金卡工程》2009,13(8):254-254
近年,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改善企业经营的战略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逐渐起步并发展起来,且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面对国外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除了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以求壮大自身实力以外,还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收购国外企业来发展自己,这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以中国企业目前的实力看,收购亚太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中小企业不失为中国企业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