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古今谈     
茉莉[Jasminum sambac (L.) Aiton.]属木犀科、茉莉属。直立或攀缘状灌木,单叶对生,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花通常白色,有柄,花萼裂片8—9,线形,花冠裂片顶端钝,大致与花冠筒等长,单瓣或重瓣,花后一般不结实。茉莉为著名的芳香植物与重要的经济植物,很早就自国外引入,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茉莉的名称很多,传说“茉莉”一词来自梵文。《南方草木状》称之为“末利”,《洛阳名园记》中称“抹丽”,《王梅溪集》称“没利”,《洪景庐集》称“末丽”,《花  相似文献   

2.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2,21(2):111-112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宋书》五行志和《金史》五行志中 ,多次记载了“雨木冰”的自然现象 ,但校点者都将其句读为“雨 ,木冰”。现抄录如下 :《宋书·五行志》卷 3魏文帝黄初六年 ( 2 2 5) :“正月 ,雨 ,木冰。”(该书第三册第 880页 ,简化为三·880。下同。)晋穆帝永和八年 ( 352 ) :“正月乙巳 ,雨 ,木冰。”(三·881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 389) ,“十二月乙巳 ,雨 ,木冰。”(三·881 )《金史·五行志》卷 2 3金宣宗贞元年 ( 1 2 1 3)“十二月乙卯 ,雨 ,木冰。”(二·542 )金宣宗贞二年 ( 1 2 1 4 )“十二月乙卯 ,雨 ,木冰。”(…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明代中期,被后来有关学者誉为“出色地代表着明代‘通书’一类的农书”的《便民图纂》,是一部流传较广、颇为大家熟悉、并且在农学等方面具有相当价值的书。它的版本,据《读书敏求记》、《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西谛书目》等所载,有明弘治壬戌(1502)刊本、嘉靖甲辰(1544)刻本、嘉靖壬子(1552)贵州重刊本和万历癸巳(1593)刊本。一九五九年,农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著名农学专家石声汉教授主持整理的校注本。关于它的内容及其价值,郑振铎(西谛)先生、辛树帜先生等,均有专文介绍,而石声汉先生在校注本的序言中,更有全面、详尽的评价,无须再作赘述。但是,另有  相似文献   

4.
“元旦”一词,据说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晋书》有“颛顼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旦之春”的记载。但是在我国历史上元旦的日期也不尽相同:夏朝是正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则是定在十一月初一。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又以每年的十月一日为元旦。到了汉武帝时,才又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为了“顺农时”、“便统计”,把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宣布: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相似文献   

5.
<正> 据《襄樊晚报》报道:9日,记者路过襄阳宾馆时,发现宾馆门前高悬着一条幅:“隆重推出‘活化石’中华鲟系列菜肴”,在条幅旁的的广告牌上还写着经长江水产研究所特许可以食用的  相似文献   

6.
元旦,表示新的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时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和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释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一日之晨。商、周、秦均推崇本朝,“王者得政,示从我始”,各代都对元旦日期改弦更张,使元旦从正月初一依次推移到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和十月初一。直至西汉,汉武帝根据人们长期的天文记录,纠正了三代提前元旦的错误,重新将元旦恢复到正月初一。辛亥革命以后,公元纪年法已在我国产生…  相似文献   

7.
《周礼·天官·冢宰》曰:“以九职任万民:一日三农,生九谷;二日园圃,毓草木;三日虞衡,作山泽之材;……。”可见那时已有大田种粮食作物,园圃种其他作物之分。《场人》职文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藏、珍异之物,……”。明确指出场圃是种经济作物的。《管子》谓:“唐园之利,有利十倍。”如非经济作物及特种栽培,则不可能“有利十倍”。所以早在战国时期,庭院经营或说庭园经营已从大田中分化出来了。《庄子·让王第二十八》载:“孔子问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道者,足以自乐。’”当时一亩只相当于现在的三分,“郭内之田十亩”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将三明集体林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6月21日,《三明市集体林区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上报福建省人民政府。这样,南方九省、区唯一的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在已开始启动。在改革总体方案中,列了“七大”改革项目:(1)探索森林培育经营制度改革;(2)探索建立森林资产制度;(3)探索集体林业经营组织建设;(4)探索林区资金筹集、管理、效益、搞活的制度和组织建设;(5)探索林业管理体制改革;(6)试验开辟出口创汇林业开发小区;(7)探索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既然是改革试验,在理论上就也要善于探索,起先导作用。本刊将特辟专栏“试验区理论研究”来积极配合这一改革试验。请广大林业经济工作者协助我们办好这一专栏。本期首次推出两篇“试验区研究”文章给大家:《关于南方林区经济核算体制改革的设想》和《折股联营模式的组织学研究》。我们希望大家对文中观点能加思考,并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龙的节日     
从三月谷雨这一天算起 ,湘西一带的苗族群众便开始过自己的传统节日“看龙场”。谷雨后的第一个辰日为“看头龙” ;过十二天 ,第二个辰日再看一次 ,称作“看二龙” ;第三个辰日看最后一次 ,称作“看末龙”。逢到看龙日 ,男女老少都要休息一天 ,都得积极参加看龙活动 ,谁在这天干农活 ,谁就犯忌。南方江浙一带 ,三月十八有为白龙过生日的习俗。《清嘉录》载“十八日为白龙生日。前后旬日 ,阴晴不常 ,乡民是日雨卜白龙之归 ,谓龙归省母则农必有秋。”四月份 ,还有山西大同城西以祭祀“护法龙王”为主要内容的“雷音寺庙会”。五月端午节前后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激发广大农业期刊工作者爱岗敬业热情,在全行业树立起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从而促进农业期刊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期刊的办刊水平,中国农学会组织了“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委会评审,8月31日,《南方农村》杂志以较突出的办刊成绩,荣获了“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综合类一等奖。本刊荣获“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一等奖@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早就从中组部和民政部的渠道了解到,河北出了个“青县模式”。在我们印象中,河北、山东等地是“两委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而“青县模式”是一个一揽子解决“两委矛盾”的大胆尝试。在做本期专题策划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青县模式”。1月10日,记者一行直奔河北,找到了这一模式的始作俑者——青县县委书记赵超英。赵书记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他不仅是我们杂志社的长期订户,而且《改革内参》中一些重要文章,他几乎能成段落的背诵下来。1月12日上午,就在我们下榻的盘古宾馆,一个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访谈在一种一见如故的愉快氛围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徐光启的农政思想——纪念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嘉蜻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历1562年4 月24日)生,崇祯六年十月初七日(公历1633年11月8日)卒,享年七十二岁。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农学家,也是热心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技术的“近代科学先驱者”。他生活在明王朝急剧崩溃的前夕,其时封建杜会日益衰朽,资本主义有了萌芽,内則朝政腐败,水旱虫灾频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外則西方殖民主义者和倭寇乘机劫掠骚扰。徐光启少时就关心国计民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虽是仕途蹭蹬,三十五岁才考中举人,六十八岁(崇祯二年,1629年)以后才升任礼部左待郎、尚书等职,逝世前一年才被“特旨简用,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但他一生在读书、教馆、应试、仕宦、退居再出仕的过程中,却始终孜孜不懈地考察经济,钻研科学,特别关心农业生产。他在晚年曾以其广泛收集的农业资料和实验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编写《农政全书》。这部书最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定稿,崇祯十二年秋付印,它是我国农学遺产中一部煌煌巨著,也是世界古代农学文献中罕有的瑰宝。《农政全书》共六十卷,五十多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目,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备荒救荒)。此书的特点,是既“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由于他有“尝躬执来耜之器,亲尝草木之味”的耕作实践经验,特别是他以西洋科学精神和方法整理我国古代农学,其“独见”实前所未有,因此,《农政全书》当时就被誉为“经济忠谟,事久弥验,……有裨邦本”的“经国之书”。在《农政全书》巨著之外,徐光启还有《甘薯疏》、《芜菁疏》、《农遗杂疏》、《宜垦令》、《北耕录》、《粪壅规則》、《农辑》等农学著述,可惜它们大部分已散佚,或只残留一部分。今年是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我们为了缅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农学家,特地邀请国内几位农史研究工作者撰写了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3.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三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同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刊登了张铁生的信、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从此,张铁生成了绑在“四人帮”战车上的一名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逐渐突出,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比对《企业会计制度·2001》和现行税法,两者在核算原则、计量方法、政策选择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或矛盾,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会计实务界,有人对此“困惑”,而在会计理论界,加强“协调”的呼声日高。笔者在此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林业采取的“重取轻予”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开放后,各种税费成倍增加,四面八方都把手伸向林业,从而加重了林农负担,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挫伤了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对这个问题,中央和省都十分重视,为此而发出的红头文件也不少。199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紧接着,6月20日国务院召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话会议,宣布了第一批取消的中央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涉及农民负担的37个集资、基金和收费项目。其  相似文献   

16.
《致富之友》2000,(10):29-29
一、借贷款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 ,并详细写明合同条款这样做的目的是万一以后借贷双方发生矛盾 ,便于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借款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借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用途、还款方式等。如在借款合同中写明贷款用途后 ,债权人就可以有效监督债务人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所借款项。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规定 :“借款人未按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 ,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 ,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二、借款合同中务必要注明利率是多少按照《合同法》规定 :“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  相似文献   

17.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国有林区片“ 2001”学术研讨会,于 2001年 6月 21- 22日在长春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有林区片六省 (区 )林业厅、森工 (集团 )总公司的代表 (四川、新疆和大兴安岭的代表未到会 );被邀请单位南方片负责人、东北林业大学、《林业财务与会计》杂志社、北京市林业局的代表;国家林业局计资司领导单吉儒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讲了话。出席会议代表 29人。会议由吉林省林业厅主办。国有林区片负责人王玉珩和吉林省林业厅付允良处长共同主持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研讨重点是林业税费问题和天保工程有关问题。各地代表对这次…  相似文献   

19.
记者:2004年11月11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方性法规,法规通过后社会各方面反响很好,请您谈谈制定这部法规的必要性和意义?卢主任:“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当前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基本矛盾———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加剧。一直以勤劳而富有创新精神闻名于全国的浙江农民自发联合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广大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联合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国有林区片’99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5月26-2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有林区片八省(区)林业厅、森工(集团)总公司和部属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总公司的代表;被邀请单位:南方片、中原片负责人,北京市林业局、《林业财务与会计》杂志社的代表;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副秘书长倪鹏伍教授亲自到会指导并讲了话。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5人,会议由国有林区片负责人王玉流和陕西省林业厅卢从祥副处长主持。根据国家林业局计资司文件通知精神,这次会议的研讨重点是“天保工程”资金的使用管理问题和建立林业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